雪雨寒风无所惧,群芳奋发共春来。1月31日,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华康,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卫,副巡视员吕克坚,各地级以上市及部分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及省地方志办全体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陈华康作了题为《主动作为,寻求突破,全面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报告,系统回顾梳理了2017年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成绩,全面分析了我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对地方志事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谋划部署了我省地方志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8年的工作。
陈华康指出, 2017年全省地方志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需求,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职责担当和使命自觉,不断扩大修志编鉴工作和地方文化、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优势,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修志编鉴、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地方志能力建设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陈华康强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我省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工作遵循,切实增强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依法治志、修志为用,履行“存史、资政、育人”使命;大力加强能力建设,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地方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修志编鉴、推动志鉴扩面提质,一手抓地方文化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地方志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数字方志体系建设;深入发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讲好地方故事,打造良好地方形象,推动地方志事业向主动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转型。
陈华康强调,2018年全省地方志系统要主动作为,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一是要认真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地方志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干部培训,加大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力度,抓好线上线下平台建设,加强宣传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二是要积极推进志鉴扩面提质,夯实转型升级主业基础。积极组织推动志鉴向基层、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发挥地方志工作机构在繁荣地方文化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狠抓志鉴质量,严格审查把关,开展年鉴评价活动。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切实推动全省地方史编写和管理。三是要瞄准需求,寻求突破,探索创新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加速开发利用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式,尤其要高度重视加快省情网网站集群的改造升级,丰富网站内容,维护网络安全,加快建设广东数字方志馆、广东省地情大数据中心和广东省情图像库,打造广东省地情信息数据平台。四是要依法治志,建立健全转型升级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后组织实施和宣讲培训,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地方志事业协调发展。
丘洪松对会议作了小结。他指出,聚焦修志编鉴和资源开发利用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该做好的主要工作,不能偏废,更不能不做。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事业的统筹规划,强化能力建设,提振士气,敢于担当,做好工作。要重点抓好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视地情网站集群建设、及早谋划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支持广东省情馆的共享共建。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此次会议精神,争取领导支持,尽快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全体干部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落实举措,推动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广州、深圳、湛江、东莞、汕头市澄海区、河源市龙川县等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会议还就大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推进全省地方志工作能力建设的意见》《开发利用自然村落普查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2018—2020年)》《广东省年鉴质量评价办法(试行)》《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要点》等四份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组讨论。(转载广东省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