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山区五市中小河流项目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其列为市重点项目。
我市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在解决河道行洪通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同时,把生态治河理念落实到项目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生物环境和栖息空间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与此同时,我市中小河流治理普遍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有选择地建造一些亲水平台、休闲旅游、文化节点等设施,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将中小河流治理成集防洪排涝、自然生态、亲水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河道,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效果。下面3宗工程是近几年完成的较有代表性的治理项目。
(1)仁化县2016年度锦江河(西岸至古竹坪)治理工程:治理河长26.31公里,概算投资9838.23万元,河道清淤疏浚总长为26.31 km,新建防洪堤长4.01 km,新建护岸长9.15 km。设置排涝混凝土涵管共15处,步级共25处。河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治理后防洪安全、减灾效果得到基本保障,堤岸绿化植被明显改善,河水更加清澈,呈现出人水和谐的美丽景色。
工程位于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办,河道沿线贯穿仁化县县城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丹霞山主景区,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沿岸自然条件,增设亲水平台、休闲设施及人文景观,为村民提供嬉水、休闲、观赏、垂钓的场所,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亮点。
黄屋段
西岸亲水平台
(2)新丰县2018年度回龙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长16.39公里,概算投资2056.49万元。主要工程措施为清淤疏浚和兴建护岸,其中正子村河段把休闲步道、文化广场、亲水平台相结合,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附近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外地游客网红的打卡点。新丰电视台记者在当地采访,群众普遍反映治理后的河道使周围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周边的游客也经常来此游玩,正子村两委干部还表示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党员群众,利用现有环境,计划在河道两岸种植果树和油茶,并将复垦的20多亩土地从村民手中租下来,种植经济作物,从而从村民闲置的土地盘活,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从而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带动起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
正子村休闲广场
正子村休闲广场
(3)武江区2018年度南水河(龙归镇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长9.1公里,概算投资939.48万元,治理内容为:新建护岸长2549m,新建步级11个,埋设排水涵管5处等。河道治理过程中努力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加注重河流生态功能、旅游休闲、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等综合功能,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带动,真正实现了“一河一路、一河一景、一河一公园、一河一产业”的发展模式。将河道治理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结合,将防洪保安与提升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产业等社会功能相结合,促进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新发展,充分发挥河道治理的带动效益。工程建设因地制宜打造景观节点和亮点工程,美化河岸,丰富水面,突出人水相亲,通过设置优美和谐的滨河绿道、文化休闲公园,亲水码头等景观节点,努力创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亲近自然的生态河流,打造“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南水河(龙归镇段)休闲步道
南水河(龙归镇段)休闲步道
龙归镇社主村桥头公园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几年来的系统治理,整合各部门资源,齐抓共建,统筹推进,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万里碧道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中小河流治理初步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河道景观得到提升美化,综合治理效果良好。中小河流治理带动了沿河乡村振兴发展,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打造了绿水绕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水乡风光。河段经过治理,初步形成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开发出一批较成熟的新农村旅游景点,成为乡村旅游靓丽的风景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河流整治释放的生态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