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审计局 > 综合文苑

用真心真情助力脱贫攻坚——记韶关市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何智勇

时间:2018-10-10 11:29:00 来源:本站编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高高壮壮、皮肤黝黑,说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初见何智勇的印象,他就是韶关市审计局经贸外资审计科科长、驻乐昌市廊田镇楼下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初,何智勇得知组织要选派干部到楼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当年5月,他带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来到了省定贫困村楼下村。    

何智勇坦言,这轮精准扶贫与前两轮扶贫相比,中央层面更加重视,资金投入更大,工作要求更高,确实给驻村干部很大压力。“开弓没有回头箭”,何智勇认为组织任命自己为第一书记,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他便暗下决心,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声色、干出成效!    

硕果累累,村庄旧貌换新颜    

转眼三年过去,如今的楼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下村的村民介绍,以前村道没有硬底化,而且没有路灯,晚上出门很不方便。何书记来了以后,村道路面硬底化了,路好走了,新装了75盏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看得清了,安全感提升了。村里以前是大家集资从山上引水喝,经常断水,现在饮用水也到家到户了。


新建的25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 

新建的25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代替了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委办公楼,为村民办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5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休闲文化生活,综合文化广场也准备动工建设,让每个村民都感受到了发展的幸福感和获得感;30KW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进入邀标程序……    

一系列的产业帮扶措施,使楼下村2016年实现预脱贫20户38人,2017年实现预脱贫26户111人。2017年楼下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000元,比2015年增加了5500元;预脱贫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750元,比2015年增加了6750元;实现村集体年收入48000元,是2015年村集体收入的2倍。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一切都让何智勇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他的付出有了丰厚回报,坚定了他继续把扶贫工作干得更好的信心和决心。    

以心交心,谱写干群鱼水情    

楼下村下辖楼下、圩坪、鹿江3个自然村,共24个村小组,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4400多亩,有1060多户、4000多人,农村劳动力2300多人,是廊田镇人口最多、乐昌市人口排行第二的行政村。2015年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元,相对贫困户63户208人,贫困人口较多,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何智勇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核查贫困户的情况,仔细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刚到村里那会,看到田间地头里人多就往田间地头里跑,经常鞋子、裤腿都是泥巴。通过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听群众诉说最关心的话题,逐渐拉近了与村民的关系,很快把村班子建设、生产生活状况、民情民意等摸得一清二楚,为接下来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结合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掌握到的情况,何智勇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起,针对每个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心完成了贫困村帮扶计划,逐户制定了帮扶手册。    


何智勇(左二)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待贫困户,必须付出真感情,才能走进贫困户的内心世界。“外来人”何智勇之所以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从他的言行举止上都能感受到他对老百姓的真心实意,也正是这份真心实意才换来了村民的真心对待,有事情听取他的意见,发自内心地支持他的工作。    

 

楼下村生产的马蹄    

一村民拎着楼下村专有的马蹄包装纸箱和真空米砖包装袋,自豪地说,这是何书记学美术专业的儿子专门给我们村设计的。还有一村民说,我的沃柑苗是何书记自己掏钱给买的,他还经常过来指导我修剪、施肥、洒药,农忙时候活多干不过来,他就到田里来帮忙干农活。一旁的一村民争着说道,今年我养小龙虾赚了些钱,本打算把十几亩的养殖规模扩大到100亩,何书记帮我咨询专家,告诉我养小龙虾到了一定规模在管理上就不太容易了,建议我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精准施策,发展产业助民富    

楼下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蔬菜等传统作物为主。自驻村以来,何智勇深刻感受到要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困难重重。在走访中,他了解到附近村前两轮的扶贫产业项目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没有尊重市场规律、管理机制落后、农民积极性不高。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他在使用资金方面显得十分谨慎,他说,看到一些产业失败了,国家的钱白白浪费了,会很心疼。他要通过多考察、多学习、多论证,再去开展项目,保证成功率。    

实际上,何智勇在摸索农业产业发展上,也曾失败过。他想利用发展500亩水稻代制种项目,改变楼下村的传统种粮模式,增加土地收益。在这个项目上,他自掏腰包,自费组织村干部到100公里外的红梨村实地考察。该项目也得到镇、村领导干部的认可,但终因连片开发、土地流转难度大,在运作了大半年后无疾而终。这次探索,让他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发展产业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更要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楼下村鹰嘴蜜桃种植基地指示牌    

楼下村有上万亩的弱酸性丘陵山地,他向村民推荐试种适合南方山地的优质水果——鹰嘴蜜桃。他再一次自费组织种养专业户到翁源李洞村、曲江瑶岭学习,并帮助他们分析市场前景、效益估算,树立了他们利用楼下村山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勇气和信心。目前,楼下村鹰嘴蜜桃种植基地的种植规模已从2015年初的30亩扩大到目前的100多亩,初产期每年每亩可创收8000元左右。    

沃柑,橘瓣细腻软嫩,口感有柑橘的清爽又有桔子的细嫩。刚上市的时候,能卖到15元一斤,效益不错。何智勇帮助部分农户、贫困户组建了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无偿向贫困户提供沃柑种苗、农药、化肥等。他还组建了沃柑种植微信群,让农户通过微信群一起学习分享种植、有机肥发酵等技术,逐步改变农户的农业生产理念和销售模式,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楼下村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    

乐昌市廊田镇自古就有“粤北粮仓”的美誉,何智勇决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招牌。经过多次探讨,由他牵头负责引入韶关星火创客、华农大农学院柯博士指导的水稻种植项目和韶关植保公司指导的水稻种植项目,成立乐昌市廊田镇楼下圩绿之宝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一般单造亩产值1200元左右,增加纯收入100多元,相当于提高了10%左右的收入。    

聚焦主业,固本强基抓党建    

作为第一书记,何智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经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工作,何智勇发现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53岁,村支书62岁,工作积极性不高;全村共有党员60多名,党员平均年龄52岁,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占党员总人数的80%。他深知,发展党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于是,他及时提出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德、能、绩等方面较突出的年轻人,积极发展他们入党。他与村“两委”通过进村入户,摸清了各家各户的情况,建立起了发展党员台账。近两年来,共培养了入党积极分子8名、新发展党员4名、村“两委”后备干部2名。    

 

组织村里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工作不能只是喊口号,我们要在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比如,他特意选了楼下村的民兵营长担任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让村民觉得是党的干部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楼下村的党员虽然不多,但是平均年龄大,居住也较为分散,考虑到这个实际,何智勇以实际行动,传递党的温暖,传播党的声音,经常利用到田间地头以及农户家中的契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给老党员讲解最新的政治理论以及帮扶政策。有些党员外出务工了,那么他就充分利用过年过节党员返乡的时机,积极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他们学习党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详细解读省、市、县、镇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    

他利用审计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为村里的决策部署和建设项目“把脉”,不断加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说起何书记,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那会心一笑以及朴实无华的言语是对他最好的赞誉。何智勇只是无数驻村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他挂着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组织交代的任务完成好,我就问心无愧了;把老百姓当作自家兄弟姐妹一样去爱护去帮助,我就问心无愧了”。(韶关市审计局  朱丽娟)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