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审计局 > 综合文苑

抓基层打基础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思考

时间:2017-07-24 16:14:00 来源:本站编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推动广东党建工作走在前列”理论研讨文章

抓基层打基础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基层延伸的思考

 

    目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基层腐败现象仍比较突出,优亲厚友、侵吞挪用、克扣强占,庸政懒政、为官不为、瞒上压下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突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微腐败”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目前,全国约有8千9百万共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436万个。因此,要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那么,如何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这篇文章呢?笔者认为:

         一、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首要要求。

    当前,一些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中央的政策规定不学习、不关心、不掌握、不了解,甚至还存在各自为政、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关键的原因就是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决不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各基层组织特别是机关、厂矿、学校、社区、农村的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二、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基础。

     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党员思想涣散、党性观念、纪律意识不强,少数党员“精神缺钙”,部分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随意性、走形式、庸俗化问题突出。原因之一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规范。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认真解决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力推进理想信念及教育,深化党章党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快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经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经常带头遵循组织程序,严格执行请示报告等制度,切实解决选择性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等问题。加强基层组织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基层组织议事和决策规则,建立完善党内重大决策论证评估和征求意见等制度。要通过常态化、规范化的党内政治生活,使广大党员得到有效的党性教育,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领导班子功能结构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优化。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基层干部队伍理论文化水平低、年龄老化、女干部比例低。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分析研判、绩效档案等工作,加强干部“带病提拔”风险防控,全方位考察识别干部,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和廉洁关,建立健全知人善任、人岗相适、充满活力的干部选拔机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保持干部队伍活力。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解决“重选轻管”问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动基层管理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紧缺适用人才集聚。与此同时,要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使基层党组织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性工程。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组织,连召开支部大会都非常困难。很多地方“三会一课”无法开展或只流于形式。针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突出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发展模式,建立乡镇党委把关、村内村外遴选与县镇机关选派结合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选拔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存在的“唯亲唯友、近亲繁殖”以及村级党组织书记“人难选、无人选”等问题。创新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和运作,精准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镇村工作服务综合平台,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核心。深入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入户专访为主要形式,加强思想感情交流,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稳妥、慎重推进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围绕提升机关效能,落实机关党建保障措施,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国企、学校、“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真正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高压态势严惩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基层腐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不正之风形式多样,吃、拿、卡、要、为官不为,瞒上歪下,侵吞挪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党内监督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党员民主监督,保障党员监督权利。坚持内部监督与日常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健全巡察工作制度,巡察工作重心向基层、企业、农村转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化标本兼治,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认真做好整治“为官不为”这篇文章。加大对懒政怠政问题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不给好处难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变相吃拿卡要、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在执过程中,要认真贯彻“两个尊重”和“三个区分”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把握政策界限,既整治“不为”恶习,又为“敢为”者担当,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六、强化督促检查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们党各级组织在工作部署、工作安排方面,都能做到,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安排。但是,不同程度存在“重部署,轻检查”、“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特别是基层组织,往往只是传达安排上级的工作部署之后,忽视检查督促抓落实,以至工作效果不佳。对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要充分认识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督促检查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党的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党的决策完善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真督实查,跟踪问效,强化问责,确保党令政令畅通无阻。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项工作,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要查作风,查认识,查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落实到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检查督办,又要有横向交叉的检查促办,同时,要大力推行“回头看”、“自我总结”的自查督办工作方式,使督促检查工作不断创新方式,不断科学化。

         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长效机制。

     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是广大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基层组织,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该在党章的指引下,大力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重点是:一要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明确“三会一课”要求,规范“三会一课”形式,确保“三会一课”成为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并达到有效目的。二要坚持好中心组学习制度。要明确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时间安排,并实行组长负责制。三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村、社区要坚持和完善好“两委”统筹分工、“两委”联席会议和民主评议制度。四要落实好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基层党支部书记政治上成长机制和表扬奖励机制,积极为基层党员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促进基层党员有位有为。五要完善好投入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基层工作环境,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