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凭借价格低廉、商品繁多、方便快捷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购物方式。总体上看,商家营销和消费者购物逐步趋于成熟理性,但消费维权领域一些“老大难”问题,如货不对版、以次充好、价格猫腻、套路过多、物流迟滞等依然存在,同时随着网络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如直播带货、商家“砍单”、定金陷阱等不断出现。2021年“双11”即将到来,为引导正确科学消费,维护消费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韶关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以下消费提示:
一、虚假宣传要防范、警惕假冒次品货
尽量选择到信用好,安全性较高的网站购物;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的表面宣传,理性选择商品;多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品牌美誉度的评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购物点评,最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网站购物;消费者有时间的话可以到线下实体店进行对照比价,如网上价格过于便宜,则要提高警惕,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二手残次的商品。
二、货比三家别买贵,拒绝套路“假优惠”
低廉的价格是“双11”吸引消费者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然而在“全年最低价”“定金抵扣”“红包补贴”“满减”“限时抢购”“低价秒杀”等各类优惠活动背后,消费者还需留意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一些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套路,看似优惠力度很大,实际与平时售价相当。消费者须擦亮眼睛,建议提前关注想购买商品,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的降价,避免上了“假优惠”的当。
三、直播带货问题多,保持清醒勿冲动
直播电商是近几年兴起的热门促销方式,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发展迅速,以低价宣传、超强互动、直观体验、网红效应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但直播带货属新兴消费业态,法律规制相对滞后,责任关系多样复杂,权责边界不够清晰(主播、商家与平台之间责任义务难划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容易发生问题,冲动消费、售后退换货难以保障等都是消费者投诉突出的问题。因此,消费者面对电商平台直播购物宣传轰炸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同时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秒杀”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
四、风险链接不点开,交易安全勿忘记
消费者备战“双11”时要注意防范网络交易风险。 在网购时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并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商铺进行购物,尽量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尽量不要点击卖家通过QQ、微信和邮件等方式提供的来历不明的交易链接或者图片等,不要轻易支付第三方提供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信付款。如果自己无法分辨网站真假,可使用相关软件帮助识别拦截,保护网购安全。
五、购物凭证要留存,消费纠纷懂维权
注意保留凭证,掌握消费维权途径。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及时截取网页、索取售货凭证,以免出现问题进行投诉时无据可举;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尝试与商家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如不能协商解决,应及时向商家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