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怎么传播?
传播登革病毒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被带有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后有可能得病。伊蚊有两个显著的习性:
1. 白天吸血:雌蚊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2小时(约为下午5、6时)和早上8、9时,室内和室外皆可叮咬人。
2. 室内的瓶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室外的坑洼、树洞、竹筒等积水处,均是蚊虫孳生的温床。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子叮咬后3-14天内发病。主要的症状有: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肤可有皮疹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怀疑是否得了登革热
1.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 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子叮咬史。
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定点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