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早稻大部分处于幼穗分化期,部分早插早熟品种即将进入破口期,根据我市各级病虫测报站近期调查监测,目前水稻田间主要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总体发生程度高于去年。综合未来天气情况、生育期、品种布局和历史资料等,预计我市早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局部重发生。各地应密切注意病虫的发生动态,切实抓好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控,实现“虫口夺粮”防灾保丰收。
一、病虫发生预测
稻纵卷叶螟:预计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次。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一般田块亩蛾量216-793头,高的达到2728头/ =亩;幼虫一般田块亩虫量7500-9800头,多的达8.4万头,卷叶率一般3.5-9.7%,个别发生重的田块达到43.0%以上。为近年同期发生较重年份,预计第三代稻纵卷叶螟成蛾盛发期为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前期,卵孵化盛期为6月上旬中后期。
稻飞虱:预计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40万亩次。当前田间一般虫量616-873头/百丛,高的3300-5200头/百丛,以白背飞虱为主。局部未防漏防田块持续累积,虫量极大。第三代低龄若虫盛发期为6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后期,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代低龄若虫盛发期为7月上旬,以褐飞虱为主。
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8万亩次。田间枯心率一般0.5-1.1%,高的5.4%,亩残虫量一般295-373头,高的约860头/亩,以二化螟为主,近年二化螟发生呈上升趋势。
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田间发病开始上升,发病株率一般2.4%,高的4.9%;病丛率一般6.2%,高的11.0%。纹枯病为常发性病害,当前田间发病率较低,根据历年发病情况,随着雨水的持续,早稻中后期纹枯病发生为害将进一步增加。
稻瘟病: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当前田间零星发生。我市早稻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常规稻抗逆性相对对偏弱,龙舟水期间,阴雨天气频繁,部分田块田间郁蔽,温湿条件适宜稻瘟病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早稻中后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和重大病虫害集中为害时期,今年我市早稻中后期病虫害可能偏重、局部重发生,各地要高度重视,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防治,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雨偏多,对水稻“两迁”害虫迁入繁衍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流行提供有利条件。抓好中期禾苗排水露晒田及后期干湿排灌,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源的滋生。
(二)加强病虫监测调查。我市早稻品种多,播植期差异大,病虫为害桥梁田较多,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复杂,各地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组织植保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开展监测调查,准确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三)做好病虫精准防治。针对早稻病虫发生特点,结合水稻苗情和天气情况,做到早破口早用药、迟破口迟用药,选准对口高效农药,全面科学防治钻蛀性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等重大病虫。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要抓好低龄若虫(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早稻后期要重点防控褐飞虱,防止局部出现“穿顶”为害;防治稻飞虱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四氯虫酰胺等;防治二化螟可选用印楝素、甲氧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纹枯病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病丛率达到2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可选用井冈霉素A、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氟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稻瘟病要抓好破口期和齐穗期两次防治,预防穗颈瘟流行,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岗·蜡芽菌、三环唑、春雷霉素、吡唑霉菌酯等药剂。
施药防治要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广泛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