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 > 专题专栏 > 病虫测报

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时间:2022-09-08 15:11:53 来源:韶关市植物保护站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据我市各地植保站最近田间调查情况,结合晚稻品种布局、生育期、气候条件和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具体趋势预报如下:

  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第六代低龄幼虫盛发期为9月中旬。

  稻飞虱: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第六代为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第七代以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发生,以二化螟、大螟为主,发生面积约30万亩次。螟卵孵化盛期为9月中旬至下旬。

  穗颈瘟: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山边田、偏施氮肥田发生较重。

  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80万亩。

  胡麻叶斑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

  稻曲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

  此外,粘虫、稻蝽蟓、田鼠及细菌性条斑病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防治意见

  一、加强病虫害监测调查。我市晚稻大面积破口在9月中旬至下旬前期,破口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加强田间监测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科学指导防治。

  二、科学指导做好防治。各地要抓住防治适期喷药防治,根据病虫发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水稻生育期,抓准防治适期指导农户施药防治。根据当前我市晚稻生育期和病虫发生情况,建议各地指导农民抓住破口期,在破口前3天施药1次,主治穗颈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兼治胡麻叶斑病、纹枯病、稻曲病、大螟,隔7天后再施药1次,主治穗颈瘟,兼治胡麻叶斑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注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防治第七代褐飞虱。

  三、选用对口高效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呋虫胺等;防治穗颈瘟、胡麻叶斑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戊唑醇等;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井冈霉素等;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中生菌素、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技术。

预报主要依据

  一、田间病虫发生情况

  稻纵卷叶螟:第五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市站近日在武江龙归、曲江大塘、乐昌长来、廊田等地调查,田间卷叶明显,卷叶率一般3.1-5.3%,高的21.5%,亩蛾量一般210-380头,高的达到900头;亩幼虫量一般950-1530头,高的约5300头;翁源站近期田间调查,出现大量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平均蛾量414.6头/亩,最高1178头/亩,其中蛾量超过850只以上的田块占比25%以上。稻飞虱:田间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市站近期在武江龙归、曲江大塘、乐昌长来、廊田等地调查,田间以褐飞虱为主,百丛成若虫量一般220-350头,高的约500头。稻叶瘟:市站近日在武江龙归、曲江大塘、乐昌长来、廊田等地调查,个别田块感病品种出现叶瘟症状,病叶率一般0.8%,高的1.8%;乳源站近期调查,病叶率一般1.2%,高的2.8%,常规稻、糯稻发病占比较高;乐昌站调查,病叶率一般0.6%,高的2.0%;我市晚稻美香占2号、马坝银占及农户自留品种等种植面积较大,这些品种(组合)抗性普遍较差,且连续多年种植,抗性普遍下降,利于稻瘟病发生。纹枯病:稻纹枯病目前总体中等发生,进入发病上升阶段。乳源站近期调查,纹枯病病株率一般2.6%,高的5.8%,病丛率一般6.7%,高的12.1%。钻蛀性螟虫:目前总体偏轻发生,以二化螟为主。市站、乐昌站、乳源站、南雄站近期调查,多数田块枯心率较低。

  二、气候条件

  我市为粤北山区气候,早晚温差大,山边田日照短,如抽穗期出现阴雨天气情况,有利穗颈瘟、胡麻叶斑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发生。

  三、栽培条件                                                           

  全市晚稻美香占2号、马坝银占、新银占、五优308、丰优丝苗及农户自留品种等种植面积较大,这些品种(组合)抗性普遍较差,且连续多年种植,抗性普遍下降。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