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白背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病,具有暴发性强、流行扩散快、为害隐蔽、监测防控难、为害损失大等特点。该病在我市中、晚造田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局部发生较重,重发生田块产量损失较大。
根据各地近期田间调查,白背飞虱已普遍发生为害,发生情况比去年同期重,百丛虫量一般为260-550头,高的达1200头。随着降雨天气频繁,外地虫源不断迁入,预计白背飞虱会不断加重发生。我市中造水稻开始陆续进入播种期,为防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面积暴发流行,各地要及早防范,落实防控措施。
防治建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带毒白背飞虱进行传播,防控工作应当从播种育秧期抓起。一是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可用噻虫嗪(锐胜)、丁硫克百威(拌得乐)、吡虫啉种子处理剂等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秧田白背飞虱,减轻白背飞虱传毒;二是做好秧田治虱防病。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毒源;晚造秧田远离中造田;秧田播种后用 2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阻止白背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未进行种子处理或没有覆盖防虫网的秧田,在秧苗一叶一针期喷药1次,在移栽前2-3天施1次“送嫁药”。三是抓移栽后大田防治。移栽到大田后7-10天施药1次,隔10-15天视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再施药1次;四是综合施药防治。在施药时注意结合其它病虫害一起防治。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可轮换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嗪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