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 > 专题专栏 > 病虫测报

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时间:2021-09-02 17:09:40 来源:韶关市植物保护站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据韶关市各地植保站最近田间调查情况,结合晚稻品种布局、生育期、气候条件和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具体趋势预报如下:

        一、稻纵卷叶螟:预计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5万亩次,第六代低龄幼虫盛发期为9月上旬前中期。

        二、稻飞虱:预计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5万亩次,第六代为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第七代以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下旬后期至10月上旬。

        三、钻蛀性预计中等发生,以二化螟为主,螟卵孵化盛期为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中期,发生面积约35万亩次。

        四、穗颈瘟: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偏重、局部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5万亩,山边田、偏施氮肥田发生较重。

        五、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80万亩。

        六胡麻叶斑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

        七、稻曲病: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

        此外,粘虫、稻蝽蟓、大螟、田鼠及细菌性条斑病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防治意见:

        一、高度重视。今年我市晚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各地要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打好“虫口夺粮”保丰收攻坚战,按照达标即防控的原则采取拉网式防控,切实做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

        二、加强调查监测。各地植保测报站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加密监测频次,开展网格化监测,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出预报,科学指导防治。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防控。

        1、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9月上旬防治稻纵卷叶螟、破口期防治穗颈瘟和中后期防治褐飞虱。

        2、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当地水稻生育期,抓准防治适期指导农户施药防治。结合病虫情禾情,提出以下防治建议供各地参考:

        ①、9月4-6日施药1次,主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稻飞虱、二化螟;

        ②、在破口前3-5天左右施药1次,主治褐飞虱、穗颈瘟、纹枯病、二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胡麻叶斑病、稻曲病,隔7天后再施药1次,主治穗颈瘟,兼治纹枯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

        3、要注意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调查防治第七代褐飞虱。

        四、选用对口高效农药。

        防治穗颈瘟、胡麻叶斑病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防治褐飞虱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霉素A、噻呋酰胺、井.蜡芽孢杆菌等;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氟环唑、申嗪霉素、苯甲.嘧菌酯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菌铜、春雷霉素、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以上药剂请选用其中一种按使用说明使用,并添加农用增效展着剂,注意喷水量要足,亩喷水量60-70公斤左右,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浅水层。

        预报主要依据:

        一、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稻纵卷叶螟:各地调查第六代蛾盛发期出现在8月下旬中后期,蛾量大,蛾盛发期长。翁源站定点田调查,8月23日蛾量明显增加,8月25日出现高峰,平均亩蛾量5278头,最高12593头,对比常年增加10倍。南雄站近期调查,田间卷叶危害较重,田间亩蛾量平均为4821头,最高为36850头,卷叶率一般为1.04-7.06%,最高为51.02%。曲江站稻田赶蛾8月27日亩蛾量平均911头,最高5025头,29日亩蛾量平均750头,最高3886头,31日亩蛾量平均2687头,最高7772头,9月1日在马坝镇转溪、龙岗村委的大田调查田间卵量,平均8.2万粒/亩,最高20.4万粒/亩。市站近日在龙归调查,亩蛾量一般2460-3620头,高的6980头。稻飞虱:南雄站近期田间调查,田间以褐飞虱若虫为主,成虫量较低,百丛虫量一般为40-250头,最高880头,其中褐飞虱百丛虫量若虫一般40-160头,短翅型成虫一般10-30头,最高为50头。曲江站近日调查,观测圃百丛虫量4024头,褐飞虱占比19.6%,大田普查百丛虫量平均1350头,高的4428头。市站近期在龙归重阳等地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高龄若虫为主,褐飞虱占比约18%,百丛虫量一般360-780头,高的1470头,田间残留虫量相对较多。各地测灯前期出现比较明显迁入峰,翁源站测灯7月21-26日共诱虫110头,其中褐飞虱106头,白背飞虱6头,南雄站8月15-23日智能虫情测灯多点监测出现明显稻飞虱迁入峰:珠玑点479头、黄坑点249头、全安点148头、湖口点68头。目前田间累积了一定的稻飞虱虫源基数,且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占有一定比例,叠加九月份将会不断迁入的褐飞虱外地虫源,预计褐飞虱将不断加重发生。钻蛀性螟虫(以二化螟为主)南雄站调查,大部分田块枯心率较低,一般为0.32-0.83%,平均为0.61%,最高为2.43%,田间枯心苗含虫率较高,含虫率一般为16.71-26.91%,平均为24.59%,最高为38.36%,亩有效残虫数一般为90-337头,平均为224头,最高为1401头,8月1-27日智能虫情测灯多点监测诱虫量:雄州监测点134头、全安监测点1730头、湖口监测点221头、珠玑监测点72头、黄坑监测点37头,发育进度调查推算螟蛾盛发高峰期为9月5-7日,螟卵盛孵高峰期为9月12-14日。乐昌站近期调查,亩幼虫量一般340头,高的450头。市站近期在龙归重阳等地调查,田间枯心率较低,一般低于0.5%,亩幼虫量一般110头,高的260头。稻瘟病:南雄站调查,美香占2号、银占1号等常规优质稻,叶瘟发病普遍,病叶率一般在0.45-2.69%,平均为1.51%,最高4.21%。市站在龙归重阳等地调查,发病田病叶率一般3-8%,高的22.6%。纹枯病:各地调查,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1.5-23.7%,高的40-60%。

        二、气候条件

        我市为粤北山区气候,近期出现多云阵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早晚温差大,山边田日照短,如果抽穗期出现阴雨天气情况,有利穗颈瘟、胡麻叶斑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发生。

        三、栽培条件                                                           

        我市晚稻美香占2号、马坝银占、新银占、五优308、丰优丝苗及农户自留品种等种植面积较大,这些品种(组合)抗性普遍较差,且连续多年种植,抗性普遍下降。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