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2018 年晚稻稻瘟病病菌小种监测结果及2019 年晚稻感病品种(组合)风险预警》报告,2018年晚稻稻瘟病菌小种监测结果如下:
1、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共鉴定出16个生理小种,分别是:A09、A31、A63、B05、B13、B15、B29、B31、C05、C07、C09、C13、C15、D05、F01和G01 。其中C13、C05、B13、B15和G01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30.48%、18.10 %、17.14%、6.67%和5.71%。
2、利用9个单基因鉴别品种共鉴定出46个病菌小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有111、113、101和011,出现频率分别为12.38%、8.57%、7.62%和5.71%。
结合我市晚造种植和稻瘟病发生情况,预测2019年晚造稻瘟病感病品种风险预警如下:
1、感病品种(组合):
美香占2号、马坝银占、新银占、五优308、粤香占、永丰优93、深两优5814、博Ⅱ优15、稻香8号、软华优1179、五山丝苗、野香优9号、广8优金占、恒丰优387、丰优丝苗、天优998等品种(组合)。
2、潜在风险感病品种(组合):
五优165、齐粒丝苗、桂农占、黄华占、合美占、丰美占、籼小占、金农丝苗、玉香油占、银晶软占、Y两优143、泰丰优208、黄华占、五优613、广8优169、齐粒丝苗、桂农占、天优368、汕优998、博优998、天优2165、培杂泰丰、天优3618等品种(组合)在我市种植潜在较大风险。
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农户合理安排好晚稻品种布局。同时,要切实加强晚稻稻瘟病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确保我市晚稻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