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晚稻处于分蘖期,部分开始进入幼穗分化期。根据我站及各县(市、区)测报站田间调查监测情况,受台风外围影响,稻纵卷叶螟8月中旬开始出现明显迁入,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叶瘟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如下:
稻纵卷叶螟:近期各地田间赶蛾,分布不均衡,于8月中旬后期出现了迁入峰。翁源站8月16日在龙仙镇、江尾镇、周陂镇进行大田赶蛾,平均蛾量166头/亩,最高834头/亩;仁化站定点田赶蛾,8月18日田间出现成虫高峰,当日平均亩有成虫953-1687头,多的达3016-4938头/亩,且已陆续在田间产卵;乳源县大田赶蛾,亩蛾量一般150-200头;市站在郊区大塘、龙归等地大田赶蛾,亩蛾量一般550-1080头,高的达到2890头。仁化站8月20日调查田间卵量,平均亩有卵块7500-10286粒,多的达15300-26750粒/亩,预计螟卵盛孵高峰在8月26-28日。
综合各地调查情况分析,预计本次低龄幼虫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后期,总体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程度。
稻飞虱:截至目前各地测灯诱虫量较常年偏低,近期各地田间调查百丛虫量一般230-550头。仁化站近期田间调查,百丛虫量一般294-563头;乳源站近期调查,百丛虫量一般220-300头;曲江站近期调查,测圃百百丛虫量504头,大田普查百丛虫量一般400-500头;市站近期在郊区龙归、大塘等地调查,百丛虫量一般280-540头,高的810-930头,以白背飞虱为主。
二化螟:仁化站调查二化螟在部分早、中插晚造田块为害并造成一定数量的枯心苗,发生田块的平均枯心率为0.07%,多的为0.88%,亩幼虫量平均为132头,多的达1491头/亩;南雄站调查二化螟发生田块为害株率一般0.4-0.8%,高的1.5%,亩幼虫量一般300-380头,高的550头。
稻叶瘟:各地近期调查,感病品种已经发生叶瘟。南雄站近期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0.4-1.0%,高的1.6%。乳源站近期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1.0-1.5%,高的3.5-5.5%。
纹枯病:各地近期调查纹枯病已普遍发生。乳源站近期调查,田间发病株率一般2.5-5%,病丛率一般6-10%;南雄站近期调查田间发病株率一般为5.5-16.5%,高的24.5%,病丛率一般8.5-20%,高的28.5%;市站近期在郊区龙归、大塘等地调查,病株率一般3.1-8.2%,高的13.7%。
防 治 意 见
1、我市晚稻开始进入各种病虫发生的盛发期,预计“两迁”害虫会不断迁入,目前特别要注意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情况,切实做好防治工作。随着台风降雨天气影响,稻瘟病、细条病局部有流行发生的可能。各地要认真做好田间调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出预报,指导农户开展防治。
2、够苗的田块要及时做好露晒田工作,提高禾苗的抗病虫能力。
3、施药防治:
稻纵卷叶螟:对达到防治指标(百丛卵量150粒)的田块在 8月下旬后期施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二化螟:对枯心较重的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单、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纹枯病:病丛率5%以上的田块均需用药防治,可选用井岗霉素、申嗪霉素、噻呋酰胺、氟环唑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3次。
叶瘟:发生稻叶瘟的田块应及时喷药控制病情蔓延,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次。
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田块应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噻唑锌、叶枯唑、噻菌铜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次。
以上药剂请选用其中一种并按使用说明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