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气候、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我市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将偏重发生,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一、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第六代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上旬至中旬,第七代稻以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面积130万亩次。
一、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第六代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上旬至中旬,第七代稻以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面积130万亩次。
二、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90万亩次,低龄幼虫盛发期为9月中旬。
三、钻蛀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预计中等发生,螟蛾高峰期为9月中旬,卵孵高峰期为9月中旬中期至下旬前期,三化螟主要发生区域为我市中南部地区,二化螟主要在南雄、始兴、仁化等。
四、稻瘟病(穗颈瘟):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5万亩。
五、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万亩。
六、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七、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预计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
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白叶枯病、粘虫等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此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白叶枯病、粘虫等将有不同程度发生。
防治意见:
一、加强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出预报,科学指导防治。
二、科学指导开展施药防治。
1、9月中旬至下旬前期是大面积破口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水稻生育期,分类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建议各地要抓好2次施药:第一次,抓好“破口期”的施药,做到“早破口早施药,迟破口迟施药”,主治稻飞虱、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第二次施药,抓好“齐穗期”的施药,主治稻飞虱、穗颈瘟,兼治纹枯病、稻曲病。
2、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要注意防治第七代褐飞虱。
三、选用对口高效农药。
防治稻飞虱可选用醚菌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噻嗪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乙基多杀菌乳油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氯啶菌酯·戊唑醇、氟环唑等;防治纹枯病可选用申嗪霉素、井冈霉素A、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等。
预报主要依据:
一、病虫源基数
稻飞虱:9月初以来,我市各地监测到迁入峰。翁源站测灯9月2日-9月11日出现迁入峰,共诱得648头,其中褐飞虱595头,9月9日诱得褐飞虱368头。市站龙归测灯诱虫9月5-11日出现迁入峰,合计诱褐飞虱844头。乐昌站调查,田间平均百丛禾有成、若虫250—450头,高的900—1200头/百丛,个别田块飞虱成、若虫达1550—2050头/百丛,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田间有少量褐飞虱若虫。南雄站调查,田间百丛虫量一般为450-1080头,高的2850头。仁化站调查,田间平均百丛禾有成、若虫695头/百丛,高的达1340头/百丛,其中褐飞虱占36.1%。翁源站调查,百科虫量一般89-185头,平均152头,9月12日调查,百科虫量平均165头。此外,9月中旬至10月初是稻飞虱由北向南回迁到我市的高峰时段,预计会有大量外地虫源迁入。
稻纵卷叶螟:仁化站于9月7—12日田间定点赶蛾,9月8日达成虫高峰,一般亩有卷叶螟成虫139头,高的为476头/亩, 9月10日始见卵块,平均卵块量为6640—12180粒/亩,多的有卵块13200—16730粒/亩。翁源站发现8月31日和9月12日有迁入高峰,定点田9月2日至12日系统赶蛾,平均亩蛾量211头,最高亩蛾量1033头。大田赶蛾9月12日平均亩蛾量163头,最高643头。9月2日至12日,灯下诱蛾量只有9月11日有2只。乐昌站9月12、13日在廊田镇田间赶蛾,可见亩有卷叶螟成虫1750—2250头,局部田块螟蛾高达3500—4800头/亩,于9月13日始见卵块,亩平均卵量为13500—16500粒。南雄站调查,田间一般亩蛾量50-980头,高的达1680头。预计螟卵孵化时间在9月18日至21日。
钻蛀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仁化站调查发现,田间禾苗螟虫危害主要以二化螟为主,虫源基数较去年少,但转株为害率高。南雄站调查,二化螟田间亩虫量110-880头,高的达1030头,为害2株率一般0.08%-0.5%。翁源站调查,大田很难发现螟虫,田间枯心团极少,灯下未见螟虫。
稻瘟病:南雄站调查,发病品种多为美香占2号等常规优质稻,发病率一般在0.8%-5.6%,最高14.8%。仁化站发现田间已出现发病中心,主要以急性型叶瘟为主,发病中心田块平均病叶率为2.9%,最高病叶率为32.9%,主要发病品种有美香占、马坝油粘等。翁源站9月2日调查,大田个别感病品种病叶率达42.76%,病指19.45。近期降雨较多,将有利于穗颈瘟的流行发生。
纹枯病:目前纹枯病普遍发生,翁源站调查,病株率一般20.63-59.38%,平均34.56%,最高69.74%。病指一般3.15-16.32。南雄站田间调查,纹枯病一般病株率在6.5%-62.5%,高的达78.5%;病丛率一般在1.5%-4.5%,高的达8.5%。仁化站调查发现,部分偏施氮肥田、低洼田、渍水田发生较重,田间平均发病株率为16.5%,高的达59.6%。乐昌站调查田间平均发病株率为10.5%,高的达35%。中后期田间阴蔽度大、湿度大将有利于纹枯病蔓延扩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南雄站调查,个别乡镇已发生此病,9月1日田间调查:在全安镇古塘村晚稻发现“细条病”,发生面积约5亩,病叶率:一般为8-35%,最高为43%,平均为16%;受台风、暴雨的影响,9月5日,“细条病”在全安镇古塘村晚稻发生面积已达到35亩左右,个别田块病叶率达85%。
二、气候条件
据气象预报,9月中、下旬我市雨日较多。我市地处山区,露雾重,田间湿度大,对穗颈瘟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有利。
据气象预报,9月中、下旬我市雨日较多。我市地处山区,露雾重,田间湿度大,对穗颈瘟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有利。
三、栽培条件
我市晚稻常规稻、优质稻和感病品种(组合)种植面积较大,占比上升,如马坝银占、美香占2号、丰优丝苗、新银占、五优308、自留种等,有利稻瘟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