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晚稻处于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8月下旬受第13、14号台风外围影响,出现降水天气,田间苗情及气候环境十分适宜水稻“两迁”害虫、纹枯病、叶瘟等病虫害的迁入和发生。根据我站及各县(市、区)测报站田间调查监测情况,当前我市晚稻发生的主要病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叶瘟,具体发生情况如下:
稻纵卷叶螟:近期各地赶蛾,田间出现了蛾峰,分布不均衡,亩蛾量一般80-170头,局部高的达到2000-3000头。翁源站近期赶蛾亩蛾量一般100-200头,高的300-400头。曲江站赶蛾,8月24日平均亩蛾量27头,高的134头,8月26日平均亩蛾量60头,高的335头,8月30日平均亩蛾量47头,高的201头。市站赶蛾,8月25日平均亩蛾量29头,高的38头,8月28日平均亩蛾量92头,高的216头,8月30日平均亩蛾量97头,高的314头。仁化站于8月24-28日田间定点赶蛾,8月26日出现成虫高峰,田间平均亩蛾量1348-2024头,高的达3289头。南雄站近期赶蛾,亩蛾量一般60-1180头,高的1880头。仁化站调查田间于8月27日始见卵块,8月28日田间平均亩卵块量为2716-3143粒,多的达1.67—1.84万粒/亩,特别是偏嫩绿田块成虫及卵块较多。综合各地调查情况分析,预计本次低龄幼虫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中后期,总体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程度。
稻飞虱:截至目前各地测灯诱虫量较常年偏低。我站测灯8月下旬出现小迁入峰,8月25-27日3晚合计诱白背飞虱148头,褐飞虱100头,褐飞虱占40%。近期各地田间调查百丛虫量一般在300-700头之间。仁化站近期田间调查,平均百丛禾有若虫230-560头,多的750—840头/百丛,局部田块达1350头/百丛,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南雄站调查田间百丛虫量一般300-1050头,高的2280头。市站近期在武江龙归、乳源侯公渡等地调查,百丛虫量一般380-640头,高的1100-1300头,以褐飞虱为主,个别田块产卵痕较多。曲江站近期调查,观测圃百丛虫量1053头,褐飞虱占22.7%,大田普查百丛虫量平均853头。翁源站近期调查,百丛虫量一般200-300头,高的600-700头。
二化螟:仁化站调查田间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有一定数量,一般田块亩有枯心团6-11个,局部为害严重的田块枯心团达23个/亩,亩残虫量132头,多的有594头/亩,平均枯心率为0.07%,严重田块枯心率达0.15%。南雄站调查二化螟发生田块为害株率一般0.4-0.6%,高的0.8%,亩幼虫量一般280-460头,高的780头。
稻叶瘟:各地近期调查,感病品种已经发生叶瘟。仁化站调查稻叶瘟发病中心平均病叶率为2.41%,高的为19.84%,平均发病株率21.48%,发病品种主要有美香占、马坝油粘等。市站8月30日在乳源侯公渡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13.6-21.8%,高的30%。南雄站近期调查,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0.8-2.8%,高的12%。
纹枯病:仁化站近期调查局部早插及偏施氮肥田、渍水田已普遍发生,田间平均发病株率为4.7%,高的为24.3%。南雄站近期调查纹枯病已普遍发生,田间发病株率一般为8.5-32.5%,高的55.5%。市站近期在武江龙归、乳源侯公渡等地调查,病株率一般4.3-11.2%,高的18.7%。
防 治 意 见
1、我市晚稻已进入各种病虫发生的高发期,随着台风的频繁影响,有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预计“两迁”害虫会不断迁入,细条病局部有流行发生的可能。各地要认真做好田间调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出预报,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2、够苗的田块要及时做好露晒田工作,提高禾苗的抗病虫能力。
3、施药防治:
稻纵卷叶螟:对达到防治指标(百丛卵量150粒)的田块在 9月上旬中期施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酰胺、氰氟虫腙、核型多角体病毒、丙溴磷等。
二化螟:对为害较重的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杀虫单、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稻飞虱:对达到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头)的田块需用药防治,可选用噻嗪酮、吡蚜酮、烯啶虫胺等。
纹枯病:病丛率5%以上的田块均需用药防治,可选用井岗霉素、申嗪霉素、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烯肟菌酯·戊唑醇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3次。
叶瘟:发生稻叶瘟的田块应及时喷药控制病情蔓延,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氯啶菌酯、嘧菌酯、春雷霉素、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次。
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田块应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噻唑锌、四霉素、噻菌铜等,一般需连续用药2次。
以上药剂请选用其中一种并按使用说明用药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