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中造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明显上升,个别田块病丛率达70-80%;晚造秧田白背飞虱发生较重,田间虫量较大,局部田块达到偏重发生程度,秧田可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苗,个别秧田病苗率达40-50%;近期我市天气情况不利白背飞虱外迁及受第4号台风“妮妲”影响,田间白背飞虱发生较重;据华农大植物病理研究室周国辉教授带毒率监测结果,5月中旬带毒率为3.04%,5月下旬带毒率为2.33%,6月上旬带毒率为3.49%,6月中旬带毒率为2.59%,5月中旬以后带毒率高于常年,达到中等发生测报指标。综合田间毒源量、白背飞虱虫量及带毒率、我市今年晚稻播插期与白背飞虱发生吻合度等因素预计,我市晚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明显上升,局部达到偏重发生程度,如防控不力,将对晚造生产构成严重影响。为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危害大等特点。各地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
二、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和技术指导,科学防控。
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工作,掌握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出预报,科学指导防控;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取“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防治策略;根据当地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制定科学防控措施,分类指导防治;目前要立即组织农民全面施药防治白背飞虱,隔7天再施药1次,防治白背飞虱的药剂可轮换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等。
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利用电视、“村村通”广播、电台、张贴病虫防治“明白纸”、发放技术资料、悬挂横幅等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技术和操作要领迅速传递到农户。(来源:韶关市植保植检与种子管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