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乳鸽价格约14元/只,与饲养成本大致持平。
南方农村报讯 6月1日晚间,2022年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鸽业分会理事会在线上召开。鸽业分会会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授邱深本在会上表示,近两年广东鸽业减产幅度已达20%,建议养殖场优化管理,做到稳员工、稳生产、稳预期。
近期消费市场回暖,带动乳鸽价格回升。据了解,目前乳鸽价格大约14元/只,与饲养成本大致持平。“目前鸽产业的主要矛盾,是养鸽数量相对于消费市场过剩的短期矛盾。”邱深本指出。
近两年,因为养鸽产业亏损严重,许多鸽农纷纷退出。据了解,与高峰期相比,广东养鸽产业产能减少了20%,其他几个养鸽大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广西种鸽存栏由600万对减少到目前的350万对,减产幅度在四成以上;安徽由400万对减少到250万对,减产幅度近四成;海南由180万对减少到120万对,缩减三分之一;浙江预计减幅四成;山东养鸽规模大幅减少,部分市县减产幅度达一半以上。而上海由于消费能力强,鸽产品自给率仅20%,近期因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外地产品无法运入,当地鸽产品供不应求,养鸽规模没有减少。
邱深本分析,除了新冠疫情引起的鸽养殖行业消费不足问题外,鸽产业本身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鸽饲料价格连续上涨、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偏低、疾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鸽品种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当前行情下,邱深本建议,养殖场应优化管理,稳员工、稳生产、稳预期;利用好政策,政、行、校、企四方联合。
在产能保持一定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养殖端最关心的问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向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张续勐等育种专家提出,可以利用鸽品种选育最新技术、地方品种优良基因开发提高鸽的生产效率以及肉的品质,同时通过机器人饲喂等方式对冲人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今年持续上涨的饲料价格,成为压倒一部分鸽农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他养殖行业相似,鸽饲料同样存在赊销问题,随着行业进入亏损期,饲料生产企业逐渐倾向于少赊销甚至不赊销饲料。“非洲猪瘟发生后,一部分转行入局的鸽农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当饲料持续涨价的时候,被淘汰几乎成了必然。”邱深本告诉记者。
会上,针对饲料价格高企等问题,参会嘉宾提出开发低成本饲料原料替代豌豆、玉米、豆粕等,降低养殖成本,或者增加全价料比例来减少饲料浪费。
鸽业分会副会长、中山石岐鸽业李正晟等人,从终端鸽产品品牌角度谈了鸽业需求和出路,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下,通过淘汰低产能种鸽、经营鸽餐厅、预制菜等途径,提升消费端等方式,来解决长期出现的亏损问题。
近期消费市场回暖,带动乳鸽价格回升。据了解,目前乳鸽价格大约14元/只,与饲养成本大致持平。“目前鸽产业的主要矛盾,是养鸽数量相对于消费市场过剩的短期矛盾。”邱深本指出。
近两年,因为养鸽产业亏损严重,许多鸽农纷纷退出。据了解,与高峰期相比,广东养鸽产业产能减少了20%,其他几个养鸽大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广西种鸽存栏由600万对减少到目前的350万对,减产幅度在四成以上;安徽由400万对减少到250万对,减产幅度近四成;海南由180万对减少到120万对,缩减三分之一;浙江预计减幅四成;山东养鸽规模大幅减少,部分市县减产幅度达一半以上。而上海由于消费能力强,鸽产品自给率仅20%,近期因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外地产品无法运入,当地鸽产品供不应求,养鸽规模没有减少。
邱深本分析,除了新冠疫情引起的鸽养殖行业消费不足问题外,鸽产业本身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鸽饲料价格连续上涨、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偏低、疾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鸽品种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当前行情下,邱深本建议,养殖场应优化管理,稳员工、稳生产、稳预期;利用好政策,政、行、校、企四方联合。
在产能保持一定量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养殖端最关心的问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向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张续勐等育种专家提出,可以利用鸽品种选育最新技术、地方品种优良基因开发提高鸽的生产效率以及肉的品质,同时通过机器人饲喂等方式对冲人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今年持续上涨的饲料价格,成为压倒一部分鸽农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他养殖行业相似,鸽饲料同样存在赊销问题,随着行业进入亏损期,饲料生产企业逐渐倾向于少赊销甚至不赊销饲料。“非洲猪瘟发生后,一部分转行入局的鸽农并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当饲料持续涨价的时候,被淘汰几乎成了必然。”邱深本告诉记者。
会上,针对饲料价格高企等问题,参会嘉宾提出开发低成本饲料原料替代豌豆、玉米、豆粕等,降低养殖成本,或者增加全价料比例来减少饲料浪费。
鸽业分会副会长、中山石岐鸽业李正晟等人,从终端鸽产品品牌角度谈了鸽业需求和出路,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下,通过淘汰低产能种鸽、经营鸽餐厅、预制菜等途径,提升消费端等方式,来解决长期出现的亏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