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 > 数据发布 > 市场行情

养猪户需要 逆周期思维

时间:2021-12-14 10:45:17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经过全行业努力,今年二季度生猪生产已经完全恢复。6月到9月出栏肥猪均价一路跌至成本线以下,养猪全行业陷入亏损。四季度市场价格回升,养殖亏损情况缓解。从价格的绝对水平看,猪价目前处于较合理区间。
  当前,生猪和猪肉生产供应相对宽松这个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猪肉供给有充分保障,同时本轮猪周期的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预示着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小养殖场户数量占全国养猪场户的99%,其生猪养殖量接近全国的一半。分散的养殖户群体庞大,从主观意愿出发,各方都希望避免猪价波动给自身造成影响,但是最终却容易变成“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
  很多主体抱有侥幸,在价格好的时候,都希望别人去产能,自身尽量多生产、多出栏。由于规模养殖场有资金优势不愿轻易减产,散养户有成本优势能承受低价,导致本轮去产能速度变慢,底部时间可能拉长。猪周期是生猪价格波动的市场表现,养猪场户应多一些逆周期思维,在波峰或波谷到来前提前应对、未雨绸缪。当前,不要因为猪价有所回升而盲目压栏赌后市,也不要急于扩充产能,避免后期造成较大损失。
  对养猪业来说,控制不了猪价,但可以控制养猪成本。无论何时,低成本的养猪能力都是养猪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轮超级猪周期之下,规模养殖比重从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产业链一体化加快发展。但是,成本分布不规则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是此前高利润带来的行业快速扩张引发的阶段性现象。细说起来,不同模式的生产成本差异巨大,规模养殖场不同于散户,自繁自养不同于外购仔猪,“企业+农户”不同于全面投资模式。因此,养猪业在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应审时度势,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投资,加强与产业互联网的合作,提升智慧养猪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率。
  对管理部门来说,肉价可以波动,但要避免短期内大起大落。要调整完善过去侧重稳存栏量的稳产方式,在前端调控能繁母猪保有量,在中端稳定规模养殖场户,在后端推动猪肉加工。能繁母猪是“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变动不大,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生猪供应和猪肉价格就能相对稳定。定期释放能繁母猪信号,可以从源头上提前引导合理的产能布局。规模养殖场户是“主力军”。要通过“公司+农户”、托管租赁、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场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肉类加工企业是“蓄水池”。做到这些,不仅可以调节猪肉上市节奏,还可以优化行业利润分布。   □乔金亮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