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丝瓜7元,一把四季豆5元,两斤多叶菜17元,这一餐蔬菜花了近30元。”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农贸市场,刚买完菜的阿伯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最近菜价涨了,本想再多选一点,但算完价格后便放弃了。
近日,不少群众反映,市场上的蔬菜价格涨幅较大,部分品类涨幅甚至翻倍;而猪肉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区域出现“菜比肉贵”的现象。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蔬菜品类丰富、量足,部分品类因天气、季节性种植等原因,出现暂时性的供应减少、价格提高等情况,但还有很多品类的蔬菜价格稳定,消费者无需担忧吃“贵菜”。
多重因素造成价格曲线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范围内,蔬菜价格正在升高。10月15日至22日当周,重点监测的19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7元,比之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其中,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的价格环比涨幅较大,幅度分别为26.9%、20.3%、17.5%、16.8%和16.7%。而根据新牧网猪价指数,截至10月25日,广东的生猪出栏价从年初的18.45元/斤跌至8.8元/斤,跌幅高达52.3%。广东部分地区出现“菜比肉贵”的现象。
“出现菜比肉贵的情况,主要是肉价相对便宜。目前,我国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生猪产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现象,导致今年3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目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认为,近期部分区域菜价上涨较快,是多个短期因素导致:一是当前蔬菜正处于秋冬“青黄不接”时候,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出现季节性上涨,“往年这个时候蔬菜价格环比也是上涨的”;二是今年夏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降雨偏多,极端天气频繁,部分地区蔬菜受灾减产,进入10月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主要产区蔬菜生长缓慢,且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导致蔬菜采收、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三是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出口拉动、国内库存有限和需求增加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蔬菜种植成本增加,叠加汽柴油等运输费用增加,共同推高菜价。
预计下月恢复稳定供应量
“受近期冷空气影响,各地降温幅度较大,蔬菜长势缓慢,产能偏低,供给有所减少,省内大型批发市场蔬菜总交易量环比下降4.6%。”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有关专家称,10月,省内蔬菜生产正值夏季瓜豆类上市尾期,预计10月省内蔬菜产量环比降幅8%以上,11月开始,冬种蔬菜逐渐大量上市,蔬菜将恢复稳定供应量。另外,广东省蔬菜供应品类丰富,部分产区来的品种供应减少,“但很快就会有其他产区来的品种填补,消费者有很多选择,不必担心长期吃‘贵菜’”。
来自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蔬菜供应总体充足,前三季度广东省蔬菜种植规模稳中有降,预计蔬菜播种面积1482万亩,同比小幅下降1.5%;产量2679.5万吨,同比微降0.6%。从全国蔬菜供给基本面来看,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全国在田蔬菜面积约1亿亩,同比持平略增,保持供需平衡有较好支撑。
“后续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说。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经下降,猪肉价格的波动同样有所缓和。
日前,第二轮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已启动,有关部门表示,第二轮比第一轮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专家认为,此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养猪场(户)摆脱困境。下一步,要加强产业调控和提升产业素质“两手抓”,尽量避免出现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资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