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 > 工作动态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曲江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侧记

时间:2024-05-21 11:22:57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特约记者 唐忠祥 通讯员 巨海宁 摄影报道

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为乌石镇带来“阳光收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去年以来,曲江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等,赋能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生产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加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发展逐“光”而行

        在位于乌石镇的广东省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内,记者看到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错落有致地排列架高于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源源不断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据了解,该区于2023年与韶关粤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签约韶关粤江50MWp多能互补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2.98亿元,利用粤江发电公司厂内屋顶、停车场、闲置土地和灰场等自有用地开发建设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为乌石镇带来了“阳光收入”。  

        该项目于2023年11月落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所发电量全额上网,每天将向社会贡献约12.3万千瓦时绿电。按照当地电价,每年产生额外收益约1800万元,可节约标准煤约1.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9万吨。此举不仅盘活闲置资源,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为落实节能降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方式,一举多得。  

        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是曲江区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激发“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新动能的一个缩影。该区马坝、樟市等镇均付诸行动,用新质生产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模式。

        固废变宝点“石”成金

        在曲江,固废也可变宝。位于曲江区大塘镇左村的韶关市柏林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再生资源开发,以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企业。在国内首创“新型煤矸石活化煅烧窑炉”先进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让原被视作“百无一用”的煤矸石转化为“再生水泥”等3个低碳环保型产品。  

        该项目首期投入1.4亿元成功转型建成煤矸石综合利用生产线,项目通过国家环保等相关部门的验收,其承办的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现场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央电视台并就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成果作专题报道,项目列入百亿产业园区。此外,煤矸石高钙微细粉还可衍生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后期投资2.8亿元,投产后实现年产值6亿元,年消化利用建筑垃圾40万吨,年产120万吨煤矸石高钙微细粉生产线,带动300多个就业岗位。  

        目前,公司秉承“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携手共进、合作双赢”的理念,得到武汉理工大学的技术支持,并与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韶关绿色低碳微循环产业项目示范园区。

        全域整治向“高”迈进

        走进大塘镇塘口村农业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早稻、花生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曲江区以大塘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抓手,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推动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优化全镇土地、农业、生态空间布局,把塘口村打造为垦造水田项目示范村。  

        大塘镇以保有原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为前提,从散到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投入资金1.17亿元,重点打造塘口村垦造水田项目,大力实施“小田变大田”,形成连片优质高产田2142.46亩,新增水田指标面积2036.68亩。项目按照“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融入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等元素,推动“高标准农田+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延伸农业链条,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塘口村支书表示,“小田并大田”的实施,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农业现代化不足的难题,使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同时,破解“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难题,实现“种好田”“好种田”“种田好”的质的飞跃。  

        水稻种植大户吴叔说:“过去农业苦于水旱之灾,不敢投入太大,现在种上高标准农田,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为大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村庄面貌也发生了大变样。田园美、乡村美、环境美,土地流转率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农村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