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部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现已建成“曲江湾里小桂林”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韶关市首届“农行杯”“个十百”乡村振兴擂台赛优胜奖。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努力建设马坝水文-沙溪东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曲江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乡村建设“定向”。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过程中,曲江区一是突出“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区委书记、区长、人大政协等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听取汇报,为示范带建设把脉问向;区分管领导亲自指挥,统筹各有关乡镇和各行业部门力量,合力推进示范带立项落地,形成区镇村三级书记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格局。二是突出“战略定位”,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科学规划,在项目建设前,聘请有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为示范带建设定好“项目单”、画好“流程图”,为示范带指明发展方向。项目建设过程中,聚焦做好技术服务,遴选出有资质、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单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效率。三是突出“要素进位”,加强监督指导,区农业农村局、有关镇每周收集项目进度,并去现场实地督导检查,确保管理到位。做到督查“全覆盖”,建档“全方位”,指导“全过程”。
(二)彰显地域特色,为生态宜居“塑形”。示范带建设不能“千村一貌”。曲江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筑,着重结合历史遗迹、人文风情、民俗风俗等文化元素,对示范带进行特色打造。如“曲江湾里小桂林”乡村振兴示范带,突出当地“采茶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多样文化特色,对农房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统一,创建具有曲江独特文化的乡村风貌带,示范带沿线的枫湾新村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再如马坝水文-沙溪东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由于示范带串联了马坝人遗址、南华寺、龙岗红色村、最美铁路等景点,设计和建设也充分融入了遗址文化、禅宗文化和红色文化元素,在完善沿线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设置了红色打卡点、马坝人卡通形象等旅游元素,使得示范带建设更能助推沿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三)提升产业质效,为产业兴旺“聚力”。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曲江区高度重视示范带沿线的产业布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围绕优势农业产业和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规划布局。一方面,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坚持联农带农,打造食用菌、马坝油粘米、预制菜等现代农业产业矩阵。比如说,马坝水文-沙溪东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的马坝镇水文村、沙溪镇中心村,抓住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机遇,入股参与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再如,“曲江湾里小桂林”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的枫湾镇石峰村、大塘镇东岗岭村,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开创培育新型产业,开展韶兰种苗培育、泰国青柚试种、防风草试种、林下经济灵芝菌包试种等多种新型产业项目。另一方面,以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温泉民宿、露天营地、农家乐、研学旅游、户外拓展等产业项目。比如说,马坝镇南华村、沙溪镇中心村凭借着离南华寺景区近的优势,打造特色农家乐和星级民宿,马坝镇水文村、龙岗村分别引进了韶关市九龄研学旅游民宿共享农场户外拓展项目以及龙岗红色研学、体育研学项目,示范带建设助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四)多角度齐发力,为乡村治理“铸魂”。一是建强基层组织。以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行三级党建网络,创新开展“产业联办、组织联建、党员联户、争创五星党支部”系列活动,激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提升,积极打造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室、乡村小舞台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曲江区已成功打造枫湾镇浪石村、枫湾竹子坝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样板,马坝镇龙岗王屋村获评“广东特色名村”,樟市镇西约都陂村、罗坑镇中心坝村成为“网红村”和游客“打卡”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省级试点,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联农作用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