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村。近年来,武江区研究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为强村富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聚焦产权改革,建立规范明晰产权机制
武江区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逐步构建了集体资源资产归属清断、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对全区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摸排登记监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注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34家、集体资产总额25.64亿元,集体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95.71万亩,资产总额位于全市各县(市、区)首位。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制度化、体系化,全面推行“村帐镇代管”制度,将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分离管理,
出台了《韶关市武江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指导意见》《武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武江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制度》等多项制度机制,为推进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开展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完成了430个行政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8.6万村民获得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从法定程序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和民主管理的权利;10个经联社完成了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村民实现“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打通了“经脉”。
聚焦试点先行,建立服务保障管理机制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改革探索试验,助推全区农村全域改革衔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机制保障,出台《武江区农村改革试验点创建实施方案》,紧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项硬任务,聚焦破解具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试点镇、村敢闯敢拼,拿出硬举措改革攻坚,为全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加强试点示范建设,扎实开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选取重阳镇大夫前、妙联村,龙归镇寺前、续源村等作为我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积极整合上级资金和本级财政,谋划发展项目,全区共扶持9个行政村,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70万元,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00万元,统筹涉农资金388万元以上,切实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如2023年山蕉村利用扶持资金50万元建起了知青饭堂出租运营,仅此一项,年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增强服务能力,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发挥规模优势,增强市场话语权。按照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竞争充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快培育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申报,深入推进培育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做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规划,推动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民合作社优化配置、扶优扶强。推动武江区乡村数智园(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通过政企合作方式,打造“四中心、四平台”,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农业农村大数据等工作数字化管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服务保障。
聚焦精准发力,建立“一村一策”发展机制
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铺就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2+1”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一个村党支部和一个“两新”组织或国企党支部共同帮扶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农村党支部,盘活区域党建、经济、人力等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标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四种类型,选派32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制定一村一策方案,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力量,逐步摸查当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现状等第一手资料,分析资源优势和短板弱项,积极摸索产业就业、镇村建设等方面促进镇村发展的方法,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列出可行举措,明确具体措施。加快项目谋划,做好全区51个行政村项目库梳理和涉农资金申报,形成了美丽圩镇建设项目等116个项目,涉及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77亿元、债券资金2.96亿元,有效提升镇村产业发展基础。
聚焦合力共赢,建立多种方式经营体系
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收益分配模式,保证村集体产业发展红利能够为乡村居民共享,达到多方合作共赢。用好强镇富村公司平台。制定了《武江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区按每个镇不少于200万元的标准支持各镇强镇富村公司,用于形成固定资产。截至目前,全区强镇富村公司营业额总额为880.13万元,其中重阳镇在全市强镇富村镇级农业公司经营情况统计中,该镇公司利润额达到153.68万元,排名第一。建强乡村振兴车间平台。全区建设乡村振兴车间10家,以村委+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累计营业额达1906万元。重阳镇建设了6500平方米的厂房,吸引江浙一带经营美妆产品的乡贤回流投资建设,建设美妆产品、竹木加工、种养基地等乡村振兴车间,村集体以每月每平方米5元的标准出租,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超5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500多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6万元,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成效明显。探索整村运营模式。今年以来,武江区开展全新的探索尝试,把所有资源盘活整合为一个平台运营,以水口龙舟文化为载体,通过整合龙舟馆、生态体验馆等村内资产,经评估、磋商后以“资产包”形式入股为运营资本,成为全市第一个引入乡村运营团队开展整村运营的县(市、区),运营项目每赚100元,村集体可入账2元,强镇富村公司和村民可按比例享受分红,实现各方互惠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