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连日来,广东省各地春耕备耕有序进行,呈现出“人勤春来早”的喜人景象。
“今天开始育第一批苗,育200多亩,我总共种植是将近1000亩。”2月2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全安镇的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种粮大户钟明明对南雄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如是说。当下,他正带领地方村民为丝苗米育秧做最后准备。翻土、下盘、盖土、播种……农户们配合默契,干得热火朝天。
据了解,丝苗米是南雄市特色主导产业。早在2018年,南雄市就已成功创建丝苗米产业园,初步形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具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的优势条件。2022年5月底,南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下称“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申报获得成功,为解决精深加工产能不足、香米品质有待提升、高端品牌培育乏力等“稻强米弱”的问题提供了新契机。
重宣传 培育系列农产品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南雄丝苗米贵为“米中碧玉”,也需要宣传来拓宽市场,让“米香”更沁人心。
“你一票我一票,创响我们南雄烟田香米品牌!”2月1日,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在网上发布南雄“烟田香米”区域公用品牌投票活动,由广大市民投票选出心中的南雄市烟田香米区域公用品牌LOGO、广告语和产品包装等形象设计,群策群力打造一个知名度大、美誉度高、影响力强的“烟田香米”公用品牌。这是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在创建系列农产品品牌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据悉,烟田香米是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的拳头产品。何为“烟田”?烟稻轮作之田是为“烟田”。何为“香米”?南雄盆地,紫色土壤,病害少、含肥高,培育出的优质大米是为“香米”。南雄烟田轮作自清朝乾隆起,每年上半年种植黄烟,摘烟叶后将黄烟根茎打碎入田,下半年种植水稻。被滋养过的泥土少有病虫害、有机肥丰富,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纯天然优势。打响“烟田香米”品牌,既是对南雄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融合现代化产业元素、推动南雄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还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战略,积极引导经营主体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 倾力打造和建设“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集群,打响做强南雄丝苗特色农业品牌。目前,产业园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10个,“两品一标”11 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2个,涉农商标注册9个,成功发布首批试点产品“紫土香米”,并集聚培育了“香溢珠玑”、“天润珠玑”、“千年珠玑”、“粤斌”、“金友”、“驿稻米”、“ 三佳忆家园”等一系列名优农产品品牌。
在营销体系方面,南雄市以入选“宽带中国”最后一公里(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依托已建立的综合性信息化丝苗米服务平台、绿色农产品电商平台,以及广东新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络销售平台、天润粮油商城、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打造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电商展销平台、农村物流配送平台和农村电商孵化平台,以“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网络化,实现了产业品牌营销方式的多途径、多样化,进一步提升南雄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产业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精深加工一度是园区丝苗米产业的薄弱环节。南雄市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容提质的重大契机,紧紧围绕南雄丝苗米优势主导产业,以6万亩烟田为基础,重点引进香米全产链核心技术与高科技成果,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同时,南雄市积极扩建现代化的生产加工与低温仓储流通设施设备,推动香米全程生产保香设备购置与升级,解决了产业发展掣肘问题。
为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近年来,南雄市还积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规模新型经营主体。目前,产业园培育以丝苗米产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336家,其中有龙头企业 6 家(省级 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69家、家庭农场50 家、种植大户10家,初步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地带动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组织群体的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园产业化经营水平。
当前,丝苗米已成为南雄市优势主导产业。2021年,南雄市丝苗米种植面积达44.79万亩,产量18.99万吨,其中南雄市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丝苗米种植面积达16.63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十亿元。2022年,南雄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共完成水稻种植面积45.23万亩,产量达19.18万吨。园区内带动农户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14元,同比增长5.6%,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增收 创新发展联农带农模式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载体,南雄市立足园区实际,紧密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机制规划,建立完善辐射带动农户持续增收机制,坚持为农、利农、惠农导向, 确立农民在产业园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产增收和增效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农业产业园发展成果。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流通、品牌销售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延伸丝苗米全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农户从事水稻种植,并通过构建股权合作等模式,建立健全与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关系,确保产业园农民可支配收入到2024年达到274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
在联农带农的同时,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以珠玑镇为核心,通过新增恒温粮仓,更新现有稻谷烘干设备,进一步提升稻谷机械化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借助南雄市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平台力量,结合产业园现有稻谷机械化烘干、标准化仓储、农机农资种植社会化服务等错位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南雄丝苗米的品牌优势,与南雄新供销天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雄市嘉南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广东金友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主体合作联动,打造集水稻育苗、种植、统防统治、机械收到、稻谷烘干、仓储到大米加工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社会化服务样板区和品牌丝苗米产业集群区,为农户稳产保收贡献力量。
当前,南雄市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25家、1530家、831家,其中示范家庭农场61家、农民合作示范社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乡村发展潜能获得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