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昌市积极探索整县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的路径方法,完善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经营类、培育壮大融合发展类联合社和生产服务类合作社,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大力发展生产经营类合作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行农民合作社分类管理。深入开展登记注册合作社调查摸底,按照预筹建合作社、新建合作社、各级示范社、优先扶持名录、经营异常社等对合作社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一般合作社、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五级名录库,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示范社、清理整顿“空壳社”,推动依法规范科学建社。目前,纳入名录库的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26家、韶关市级示范社44家、乐昌市示范社70家;清理出经营异常名录合作社50家。二是强化农民合作社规范建设。狠抓培训辅导,先后举办“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专题培训”“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专题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对合作社制度建设、经济运营、内部管理、品牌创建进行服务指导,共计973人次合作社骨干参加培训。三是重点培育提升示范社。结合香芋、岭南落叶水果、丝苗米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资金倾斜等扶持政策,吸引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特色优势农业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对园区内承接项目的合作社但非示范社的培育为县级以上示范社,已是示范社的提升一个示范档次。2022年以来,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韶关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县级示范合作社6家。
二、培育壮大融合发展类联合社,提高优势产业竞争能力
一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破解单一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市场竞争力有限等问题,积极引导辖区有实力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按照股份组织架构,组建了粤合、乐联2家区域性和行业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涵盖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3家,县级1家,拥有基地43600亩,无公害、有机产品认证数量26个,广东省农业类名牌产品3个,有效实现合作社资源共享、产业联合,带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产业链联合。依托香芋、岭南落叶水果、丝苗米三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围绕优质稻、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法组建联合社,打造示范种植基地,以产品、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类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竞争能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服务类合作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代销代购、农机作业、冷链储藏保鲜等全过程社会化服务,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已建立1个水稻全程托管示范基地,2个县域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00家,农业服务平台使用得到初步推广。二是开展全程农事托管服务。围绕供、耕、种、管、收、售等环节,通过系统制定业务管理制度,分阶段实施工作计划,依托协同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各类合作社服务需求,推进托管服务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匹配。截至目前,已成立1个县级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和17个镇级生产托管服务站,有村级协办员195名和服务主体托管员32名,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完成面积超过19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