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这个方面放在了首位。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3.4万亩、总产量75.9万吨,大豆播种面积4.7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四连增”,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仓廪实,天下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韶关今年将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继续推动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工作,持续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适用农业装备研发推广、加快农作物生产各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探索韶关特色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0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谈及下一步如何帮助脱贫群众生活再上一层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将以监测帮扶落实、发展动力培育、稳定帮扶政策等方面为抓手,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 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用发展的办法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 近年来,我市在99个被帮扶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全市实施产业帮扶到户项目成功带动9366户脱贫户增产增收;成功探索“公司+车间+村集体+村民”“政府+企业+车间+村民”乡村车间运作模式,投入运营的乡村振兴车间88间,吸纳脱贫人口累计448人、人均月增收2292元。 兰花成为了翁源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富贵花”。资料图片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未来,韶关将重点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 继续围绕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6大主导产业和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食用菌、黄烟6大特色产业的“6+6”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擦亮“韶关兰花”“韶关珍果”“韶关茶”“韶关食用菌”等区域公用品牌,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 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跨县集群建设,加快第二轮12个产业园建设,提升产业园辐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