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农业农村局 > 工作动态

我市积极推动茶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打响“韶关茶”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1-13 10:28:56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韶关日报记者 杜海涛 邱日欣 钟秋鹏

乳源瑶妹采茶。

曲江罗坑镇猴采红茶业公司员工在制作茶叶。

乐昌沿溪山茶产品展架。

茶仙谷四合院。


瑶山王茶种植基地俯瞰。

工人在采茶。

沿溪山茶园。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引  言

        韶关地处南岭南麓,山崇岭峻,云雾缭绕,自然生态优越、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核心产茶区位于北纬25度地带,是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且种植历史悠久,历来是茶叶的传统产区,茶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先后出台《韶关市推进农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发展指导意见》《韶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依托生态优势和地域特色,大力推动茶叶的种植、加工和文旅研发,不断做强做大茶产业,打造韶关茶叶品牌,促进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2021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8.16万亩,总产量超7000吨,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近百个,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当前,我市茶产业已逐渐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对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量。

        好山好水成就一杯好茶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雨量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境内山高雾漫、气候湿润、蒸腾量小、空气中负离子成分高,昼夜温差大及漫射的紫外阳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积累,特别有利芳香型茶叶的生长,让茶叶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高山和有机生态成为我市茶叶最大的卖点,受访的18家企业中,其茶叶具备高山生长特点的有8家,备有机生态特点的有10家。  

        在曲江罗坑镇海拔在1000-1200米的原始森林中,至少生长有数千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群,其中不少树龄高达千年,所产的茶叶内含特别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以及水溶性蛋白、芳香化合物等物质,特别是因富含苯甲醛而具有极高辨识度的“杏仁香”,属于世界首见。  

        我市茶文化学者说道:“‘杏仁香’罗坑红茶除了口感的独特性,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是它的功效性,其中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以及水溶性蛋白、芳香化合物等物质成分,长期饮用,有益健康。”  

       而提及韶关茶的历史,光是历史典籍上记载的就有不少: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就记载道:“岭南茶生韶州,其味极佳。韶州生黄茶,产于韶州各县”;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载有:“乐昌有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的《曲江志》《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仁化红山镇黄岭嶂的“云雾白毫”茶,曾是清代嘉庆朝的宫廷贡品……民间更是流传着大量与“茶”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  

        此外,韶关民间流行全国唯一以茶文化发展而成的戏种——采茶戏,已有200多年历史,唱词淳朴幽默、充满生活情趣,唱腔优美带有客家风味,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富有异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在我市有32个村庄以“茶”命名,分布在武江区、乐昌市、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例如乐昌市有茶坪、大茶园、黄茶坑等17个用茶命名的村庄;新丰县有茶峒、茶园、茶山下等10个用茶命名的村庄……以上种种,足见我市茶文化烙印之深刻。  

        “正是基于韶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且茶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我们才选择在韶关落地,与政府联手打造‘韶关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广东新元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元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政企合力打造韶关品牌

        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正朝着康庄大道迈进,但也不得不正视存在的问题。目前韶关茶叶产业与全国其他优势产茶区相比,“小、散、弱”仍然是制约韶关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茶叶市场基本上是以茶企自行开设的销售专门店为主,没有建立起以规范统一的茶叶交易平台为基础的大市场,进一步提高茶产品市场认知度,充分发挥茶叶产业的优势,加快建设韶关茶叶专业市场已是迫在眉睫。  

        2022年11月30日,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与新元公司共同签署“韶关茶”专业批发市场合作框架协议,成为我市茶产业发展又一里程碑。  

        据了解,该项目已于去年4月正式动工,投资达1.8亿元,占地面积47324㎡,拟建1000间商铺(每间30-45㎡),目前施工进展顺利。建成后,新元公司将积极引进、承接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茶叶批发商来韶发展,预计可实现茶叶、土特产年交易量约2000吨,年交易额约5亿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科技支撑,凝心聚力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韶关茶”价值,推动茶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茶产业发展方案,从技术、资金及宣传推广上帮助茶企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发展,积极整合现有品牌,制定准入标准,推进老茶园淘汰、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园管理和采摘的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同步推进茶产业链延伸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韶关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名称和LOGO,培育打造出地域特色鲜明、产品特性突出的茶叶“韶关茶”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并于2020年4月成立市农业协会茶业分会,按照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管理运营模式,每年由市农业协会茶业分会组织各有关茶企以我市区域公用品牌的名义参加农业、茶叶各类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大力宣传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  

        据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燕飞介绍,乐昌种茶历史有1000多年,乐昌白毛茶为国家级优良品种,适制性广,用其所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品质优秀,风格独特。该司种植的茶树品种以乐昌白毛茶为主,在制作工艺上以传统制茶工艺为基础,融入科学创新的制茶技术,开发生产出丰富多元且极具特色的“雾翔”牌沿溪山白毛茶系列产品,其外形绿润披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嫩明亮,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东“十大名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中茶杯”“粤茶杯”金奖等多项荣誉,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销售模式,线上销售占比正逐年提高,在业界及消费者群体中都享有很好的口碑,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帮扶支持,黄燕飞表示对韶关茶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韶关茶产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眼光要放长远,制定茶产业五年、十年,甚至是十五年的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和茶企都坚持贯彻执行。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需要从韶关众多茶树品种培育几个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的优势品种推广种植,以区域公共品牌‘韶关茶’为主打品牌,加大力度宣传。制定地方标准,由政府有关部门或科研团体,从种植加工到推广销售全程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引导企业眼光长远、胸襟宽广,提高种植加工技术水平,突出‘韶关茶’区域风味特色、提高辨识度,从根本上扭转‘小、散、弱’的局面,将‘韶关茶’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深入打造升级。”黄燕飞说。同时,他认为我市茶文化挖掘力度不够,建议要将韶关民间流传的有关茶的传说故事充分收集整理、利用起来,作为宣传推广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文旅发展推动“三产”融合

        “当前我市茶产业链延伸不足,主要表现在涉及茶叶精深加工领域企业少、产品少及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两方面,未能形成以茶产业为主题的规模农业旅游,缺乏产品的体验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茶旅文化融合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主题,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动力,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而我市茶叶主产镇往往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带,没有平原公路的便捷,交通问题成为制约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普遍存在设施档次不高、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直接制约了旅游区的消费量,制约我市茶旅游的发展速度。  

        据介绍,我市正积极鼓励、大力支持茶企深入发掘茶叶特色农业旅游资源,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相结合,将茶文化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各环节紧密联合起来,开展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体验等活动,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取得生态、旅游、经济三重效益,促进茶叶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拓展,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化工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例如:茶叶酒、茶饮料、茶多酚产品、儿茶素保健食品和用茶渣生产的有机肥等一系列产品。  

        韶关市农业协会副会长、乳源瑶山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东说道:“当前,我市茶文旅产业发展可以说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尝试,但因为目前‘韶关茶’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不适合单独发展,最好要将良好的茶生态环境与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及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相结合,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红色教育’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按照不同比重设计好文旅线路,让市民游客拥有多重体验,等到‘韶关茶’品牌效应形成,时机成熟,再单独发展茶文旅会更合适。”  

        他的瑶王山茶仙谷,已经有了初步的茶文旅产业体系,接待了许多的市民游客及研学团建队伍,除了可以体验采茶乐趣、学习瑶族传统制茶工艺及韶关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外,还可以品尝到极具特色的“茶宴”、住进茶树环绕的特色民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其文旅项目的发展仍旧相对受限。  

        下一步,我市将针对茶产业发展缺乏品牌带动效应、茶企业知名度不高、茶叶销售渠道不畅、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强等问题,通过重点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培育扶持茶叶规模经营主体,大力挖掘弘扬地域特色茶文化、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市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扶持发展茶文旅产业,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尽飘氤氲“茶香”,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