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岁数以后,身体也‘报了警’,腿脚不利索,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多亏了市里的好政策,政府出钱给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装了这些扶手,现在我生活得方便、安心多了。”看着家里的一系列“新事物”,今年78岁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暖心适老化改造 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李大爷所说的“适老化改造”,是今年韶关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深入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一环,也是直接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一项暖心实事。为了保障我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安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满足其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让他们享受到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3月1日,市民政局印发了《韶关市民政局关于做好2023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的通知》,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中央、省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74万用于推进各地适老化改造工作,明确了各地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的老年人家庭,根据实际需求做好配套资金保障。“因为身体原因,平常我在家里走路都比较吃力,现在我家的卧室、卫生间都改造了!在家方便多了!”李大爷说。
“适老化改造主要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增强老人生活便利性,今年,我市适老化改造的对象为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适老化改造时,适老化改造机构首先要了解每一户老人的生活习惯、平时在家的活动轨迹,坚持“一户一案”“一人一策”原则,与老人及家属、农村(社区)人员共同深入沟通,对老人的住所进行评估科学制定适老化改造方案。
地面防滑处理、高差处理;卧室安装床边护栏抓手;厕所、洗浴间安装扶手、配置沐浴椅;给老年人配置手杖、防走失手环等都是适老化改造的内容。市民政局将加强保障,确保改造质量,确保全市各地做到一体化、制度化改造,特别是对如厕洗澡、辅具器材适配等方面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改造项目贴合实际、方便实用、群众满意。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29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
“兜”牢民生底线 “保”住基本生活
家住南雄市江头镇的黄某今年61岁,他因无劳动力成为了低保户,与8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靠着补贴及低保维持生计,今年他的补助标准每月提高了5%。据了解,我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连续11年按照3%-10%不等的比例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动态管理,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3年1月1日起,我市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676元、326元;城乡特困人员按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72元、999元;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 1949元提高到2017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到1359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