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浈江区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为中心,加强政府对社区治理的统筹指导,发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改革对策和路径,助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再创新。
一、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领导。
浈江区实行街道“大党工委”制,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双培”工程,培养推荐社区能人入党,培养党员骨干成为社区骨干。同时推行单位、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创新党员服务社区和联系群众机制,推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浈江区初步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区域党建联席会为纽带,辖区各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先行先试,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按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工作要求,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划分网格,实行“发现告知、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回访、评价结案”的“五步闭合”全新服务流程。同时针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基础网格员工作机制和志愿网格员奖励机制,以网络问政、居民议事厅、“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等为载体,确保居民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多元回应和整体响应,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建设多元主体,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建立社区大服务供给体系。
三、健全完善居民自治制度,发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一是优化居委会机构设置。开展社区直选试点,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交叉任职比例达到100%。各社区配置1名社工从事居民自治工作,现有三分之一的社区已配置具有专业社工资格的专职社工。二是建立居民自治日常协商议事机制和平台。浈江区70%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居民议事厅,由社区居民在居委会的指导下,自行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如风采街道环园路社区通过“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成功解决社区流动图书馆建设、陈旧电梯大堂整修、无物业小区日常管理等30多件社区事务。三是培育居民自治力量,指导带动居民自治工作开展。成立小片区、单元楼居民自治组织,民主选举社区片长、楼院门栋长等居民自治带头人,以“社工+志愿者”模式提升居民义工服务水平。实施居民自治项目化运作。围绕居民群众切实关心的物业管理、环境维护、治安巡查、纠纷调解、文化娱乐等设置自治参与项目。四是探索社会发布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参与式民主。以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为导向,汇集民智和专家资源,形成社区热点议题解决方案,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发布。目前,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市场提供商业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服务的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10分钟社区服务圈已经形成。
四、孵化培育各类社会工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对社区建设的主力推动作用。
(一)在各街道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长者、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科学设置服务项目,构建社区居委会“专职社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的服务模式,为居民群众带来深入家庭“点对点”的专业服务,提升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机构管理能力、资源链接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二)试点培育更贴近社区居民细微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委托专业社工机构,在试点街道社区,成功培育孵化社区自我服务管理类居民组织。试点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以项目化培育、扶持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简易物业自治小组在居民自治中的重要组织作用。通过成立组织制度、完善设施队伍建设,引导物业管理良性运作,社区“三保”——“保洁”(环境卫生)、“保养”(设施设备)、“保安”(小区秩序)有实质性提升,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得到居民群众的肯定与支持,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催生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