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民政局 > 其他

对韶关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 31 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06-30 15:55:24 来源:韶关市民政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邓华、廖雨婷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为契机,做好森林康养大文章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我市森林康养发展情况

  (一)列入养老发展系列规划。《“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广东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和《韶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韶关市“十四五”生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全面融合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养老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二)积极打造森林康养基地。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林业行业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国土绿化、乡村美化绿化,为乡村生态旅游添绿增彩。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生态康养发展留出空间,以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重点,依托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建设康养步道和导引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积极组织从事森林康养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 19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6 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7 个,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1 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5 个。

  (三)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基础建设。2021 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中、省资金和专项债推进翁源县综合福利院、新丰县马头区域性敬老院、翁城镇敬老院、始兴县养老中心等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总共增加床位 1078 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 19 个、长者饭堂试点 25 个和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项目 164 个,为城乡社区(村委)年满 60 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康复保健、配餐助餐、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增加养老服务功能建设,创新健康养生养老发展模式,推进“康养+医疗”产业和“康养+中医治未病”等医养融合工作。

  (四)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推动自然教育工作,打造了一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自然教育基地,植物园、科普馆等陆续启动建设,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和生态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社区共建的良好发展格局。引导群众认识到“森林可以治病”。结合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宣传工作,利用韶关旅游公众号、韶关日报、韶关新闻网等平台对我市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养生和中医药养生保健,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探索打造综合服务型健康养生项目,积极发挥中医养生作用。

  (五)积极开展招商发展森林康养。今年,市民政局、市林业局分别通过招商大会和主动对接企业推介我市森林旅游康养招商项目。2023 年 6 月 20 日市民政局举办“2023 年韶关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韶关市养老产业招商大会”,向来宾介绍了我市森林康养基地情况并现场推介了曲江区小坑镇和乐昌市九峰镇两个森林康养项目。通过举办招商大会,宣传和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韶投资,带动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林业部门初步对接中国林产品集团,着力招引中林小镇项目落地韶关。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坚持规划先行。始终坚持把资源、生态保护作为首要职责,把绿水青山好空气作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大优势,坚持绿色开发、科学利用,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将森林康养纳入《韶关市“十四五”生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根据植被特点、交通状况、人流数量等情况,设计和建设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

  (二)发展多元化康养产业。以建设健康中国为目标,以构建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培育森林康养新生业态、提升森林康养发展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全市森林康养资源的整合开发,对接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森林康养理念和团队,加强与森林康养行业协会和院校合作,开展森林康养培训、医学实证研究和康养课程开发,探索发展“森林+睡眠康养、温泉疗养、静心修养、自然观鸟、自然教育培训、科普研学”等模式,探索森林康养基地健康管理对接医保报销系统。努力打造出一批标准化、品牌化森林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三)构建科普(自然)教育体系。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为基础,加强自然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森林生态科学知识。充分发挥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以丹霞山为自然教育科普中心向其他区域辐射;配合省建设南岭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科普基地;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坑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然教育长廊、科普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解说和标识系统,优先开展生态科普馆、自然学校与自然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自然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设施与场所。“十四五”期间,打造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3 个。

  (四)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培养。发展森林康养,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条件等作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对森林康养活动的设计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的挖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指导森林康养基地选派人员参加森林康养指导师培训,培养和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服务规范、技术高超的专业队伍。



                                                                韶关市民政局

                                                                 2023 年 6 月 24 日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