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务信息公开 > 人大和政协提案办理

对韶关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24号提案的答复(韶工信函〔2019〕91号(A))

时间:2019-07-31 08:36:59 来源:中小企业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农工党韶关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助力韶关振兴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政策部署
   1.制定出台我市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一是出台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韶府[2019]1号)、《韶关市关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韶府[2019]2号),市政府于2月2日印发。二是根据《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粤府[2018]79号),修订完善《韶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高速和高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建立民营经济协调机制。我市于2016年成立了韶关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韶关市经济发展委员专项议事协调机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经济与信息化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2019年3月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粤办函[2018]389号)有关精神,根据机构改革设置、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进行了相应调整。
   3.提升涉企政策的知晓度,送政策到企业。2019年6月制定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惠企政策讲坛活动的通知》,编制我市政策宣讲培训方案,开展政策宣讲培训活动,计划组织市直有关单位结合各项政策措施文件,举办至少两场覆盖全市的大型政策宣贯会。开展全市惠企政策讲坛活动,计划会同各部门将涉企政策措施制作成册,录制各部门在政策讲坛上的宣讲视频,加大对企业的推送宣贯力度。
   二、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
   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领域。认真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对清单所列禁止准入事项,严格禁止市场主体进入,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清单所列许可准入事项,需要市场主体提出申请的,应当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不得设置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2.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简化工商登记、刻章、申领发票等办理手续。在总结吸取全省企业开办便利度评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市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人民银行韶关支行共同研讨,提出各部门进一步优化提升环节,整合各单位力量做好企业开办便利度评估,2018年将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3.5个工作日,在全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中跃居第6,位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在此基础上,2019年5月31我市印发《韶关市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工作方案》,有序整合营业执照领取、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四个环节,依托广东省“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实现开办企业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其中商事登记不超过0.5小时,印章刻制不超过1小时,首次申领发票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
   3.完善中小企业公关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发放工作。通过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形式支持我市中小微企业购买包括培训、市场、创业创新、管理咨询、信息化、法律、财税、融资、技术等服务所指出的费用。2018年,通过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www.968115.cn,分6批次对我市中小微企业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共计发放服务券额度500万元。2019年继续开展中小微服务券发放工作,5月28日正式在网上发放第一批300万元企业服务券,共有178家企业成功认领。
   三、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贯彻落实省、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组织市直各部门研究修订我市降成本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企业降本减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8年累计减低企业成本15.5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超过8亿元。2019年1-5月共降低企业成本14.31亿元(其中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免10.92亿元、降低用电成本1.75亿元、降低社保成本1.64万元)。
   2.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截止2018年12月末,我市应收账款融资平台累计促成质押授信664笔,成交金额129.9亿元,中小微企业注册用户404户。同时,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造了广东省内第一个以核心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实现全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的模式,核心企业中小微供应商不需要担保,就能依托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业务背景,在线申请低利率融资,最快可实现当日放款。2018年,我市供应链核心企业韶钢松山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78笔,47361万元。二是积极推广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融资受益面。我市建立知识产权与科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融资融资的工作机制,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2018年开展了2期知识产权金融培训班,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500万元。
   3.支持直接融资,落实民营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的奖补政策,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制定申报通知,对民营企业上市和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给予奖补。2017、2018年对符合条件的广东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合牧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自由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奖励了130万元。
   4.积极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骨干企业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8年,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大专项+项目清单”、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有25家民营企业获得支持,累计支持1800万元。其中,市级重大专项8家支持研发资金1000万元;省“大专项+项目清单”的重大专项2家3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15家500万元。2019年,我市完成省“大专项+项目清单”计划安排超过10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5.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孵化器。我市制定孵化育成体系管理办法,推动孵化育成平台建设,印发了《韶关市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韶科〔2018〕121号)、《韶关市促进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后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韶科〔2018〕122号),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引进了众投邦加速器、达安加速器,推进智慧空间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组织华科城孵化器、文祺-星火湖等2家众创空间通过市级认定。
   6.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创建品牌。制定了《韶关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方案》(韶府办〔2018〕81号)。我市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的“HFF及图”注册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乐昌市九峰镇果树专业技术协会的“乐昌黄金奈李”商标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已有1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已注册地理标志产品14个;至2019年4月,我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14905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达4件,驰名商标2件),对比同期增4269件,同比增长 40.14%。全市15家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2018年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新增11家11个产品)。
   7.完善引才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关键技术骨干及核心管理人员。制定出台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韶来韶返韶就业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实施意见(试行)》(韶府〔2018〕22号)、《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韶组通[2018]23号)、《金城小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韶人社〔2018〕137号)等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关键技术骨干及核心管理人员。印发《金城小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韶人社〔2018〕137号),对我市技师或高级技师、本科及硕士学历、副高及以下职称的人才安排人才公寓建设数量为150套,按“拎包入住”建设标准进行适当装修,配备日用家具,配置有线电视、空调、热水器、固定电话接口及宽带网线等舒适、便利的居住条件,人才只需携带随身生活用品即可入住。
   8.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工作,2018年成功推荐4名人选确定为201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我市民营企业博士工作站1家(乳源县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和人才项目需求征集工作,2019年1-5月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5场,吸引718家企事业单位入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006人。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2018年审核发放补贴663.09万元。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其中民营企业2家,2018年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14万人次。加强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韩伟、陈洁训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老专家老技师作用,积极举办技能大师工作室交流研讨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韶关学院、市内技校和市内知名企业等78名专家参加研讨,结成18对师徒并签订师徒协议,加快推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提升技工教育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市技师学院与本地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10家、“战略合作协议”143家,为企业召开校园招聘会110场,尽力满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需求。
   9.支持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是做好高层次人才享受有关待遇申请工作,对2018年引进或在册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补助和聘期工资外津贴。持续落实“双百”人才政策,选拔出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民营企业人才20名。二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落实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纳入“优粤卡”服务对象。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办理子女入学、贷款等服务事项208人次。
   四、畅通投诉渠道,提高民营企业话语权
   1.建立企业诉求平台。建立健全政企双方网络互动平台,2016年11月我局建立运行“政企通”微信平台。韶关政企通为企业提供了政策精选及推送、政务诉求、政企互动话题讨论等多项服务。通过“政企通”微信平台2018年共帮助解答企业问题93项,推送政策信息312份。2019年1-6月共帮助解答企业问题30项,推送政策信息232份。
   2.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于2019年2月20日,印发《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直部门挂点联系工业企业安排的通知》(韶委办发电〔2019〕28号),明确了由28位市领导挂点联系140家工业企业。截止到6月30日,全市共收集到挂点企业诉求328项,均已转派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解决且全部得到回复,回复率100%;其中,已办结诉求120项,办结率37%。
   3.编制《企业心声》简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直通市领导的信息渠道,通过“政企通”微信平台、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园区项目跟踪反映等多方面了解收集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形成简要信息报市政府编制成《企业心声》。7月1日已编制印发第一期《企业心声》,目前已完成12期《企业心声》的编印。
   4.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我市司法局牵头制定了《韶关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韶府〔2013〕54号),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决策意见的机制。待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出台后,我们将我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做出修订,对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进行健全完善。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26日      
    (联系人:伍雪雁,联系电话:8876667)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