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坡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扶持我市优势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明确培育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政策
近年来,根据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加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扶持制造业发展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掌握的企业信息,建立起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育企业名录,如韶关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等,并根据不同培育名单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形成显著成效。
1.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助推优质企业跨越发展。2018年3月以来,我市建立了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制度,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成员部门职责,强调建立和落实企业诉求清单、交办制度、解决制度和通报约谈制度等“一清单三制度”的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优质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的意见》(韶府〔2018〕49号),明确了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以上,支持倍增计划企业发展。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分别对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如《韶关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保费补贴实施细则》(韶金〔2019〕49号)、《关于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员工子女就读民办学校补助的实施方案(试行)》(韶倍增办〔2019〕1号)、《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倍增计划”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原地倍增”的实施办法>的通知》(韶自然资字[2019]312号)、《支持倍增计划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细则》(韶科〔2019〕52号)、《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员工子女入学方案》(韶市教〔2019〕88号)、《韶关市国资委关于印发<韶关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基金扶持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操作指引的通知》(韶国资产权〔2019〕179号)、《关于对列入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优质企业加大装备制造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事后奖补力度的实施细则》(韶工信〔2019〕131号)等多个配套扶持政策,推动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我市列入“倍增”计划的107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就有101家,规上82家,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20 %。2019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增长压力大,仅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73亿元,下降1.55%,其中,有21家试点企业产值增幅超过30%。
2.出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韶关市扶持产业科技人才实施意见(试行)》、《韶关市引进百名紧缺适用人才实施意见》、《韶关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韶关市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扶持办法》、《韶关市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韶关市促进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后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韶关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细则(试行)》等在人才、企业发展、孵化企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并加以落实。2018年累计发放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奖补3003万元,惠及113家企业。截止2019年4月,已发放高新技术产品奖补资金542万元,惠及中小企微企业142家。2019年计划对82家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共计2460万元。
3.积极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骨干企业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8年,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大专项+项目清单”、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有25家民营企业获得支持,累计支持1800万元。其中,市级重大专项8家支持研发资金1000万元;省“大专项+项目清单”的重大专项2家3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15家500万元。2019年,我市完成省“大专项+项目清单”计划安排超过10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4.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孵化器。我市制定孵化育成体系管理办法,推动孵化育成平台建设,印发了《韶关市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韶科〔2018〕121号)、《韶关市促进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后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韶科〔2018〕122号),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引进了众投邦加速器、达安加速器,推进智慧空间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组织华科城孵化器、文祺-星火湖等2家众创空间通过市级认定。
5.力促小微企业上规模,建立培育上规企业库。每年会同市统计局、税务局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筛选一批具有上规潜力的企业(包括新建投产的企业、下转上企业),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韶关市关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韶府[2019]2号)。对培育的企业举办“小升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对实现新增“小升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2019年对2018年56家新增上规企业进行省级、市级资金奖励,奖励金额共计1120万元。制定《2018年韶关市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通知》,通过对拟上规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补助,推动我市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支持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
1.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工作,2018年成功推荐4名人选确定为201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我市民营企业博士工作站1家(乳源县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和人才项目需求征集工作,2019年1-5月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5场,吸引718家企事业单位入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006人。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2018年审核发放补贴663.09万元。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其中民营企业2家,2018年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14万人次。加强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韩伟、陈洁训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老专家老技师作用,积极举办技能大师工作室交流研讨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韶关学院、市内技校和市内知名企业等78名专家参加研讨,结成18对师徒并签订师徒协议,加快推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提升技工教育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市技师学院与本地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10家、“战略合作协议”143家,为企业召开校园招聘会110场,尽力满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需求。
2.支持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是做好高层次人才享受有关待遇申请工作,对2018年引进或在册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补助和聘期工资外津贴。持续落实“双百”人才政策,选拔出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民营企业人才20名。二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落实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纳入“优粤卡”服务对象。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办理子女入学、贷款等服务事项208人次。
3.独创“家教式”培训,助推企业效益提升。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大多缺乏“系统科学管理方法”、“重技术轻管理”的突出问题, 2018年我市探索家教式培训,创造性实施“企业管理标杆计划”培训,聘请有着国际大型公司管理咨询经验的海峡两岸资深管理专家和投资专家组成专业顾问团,深入企业一线,以存在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为途径,以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推进企业优化管理,降成本增效益。首届4户参训企业,年销售额2亿元,取得了降本增效超2000万元。此外,邀请央视知名编导联合韶关市广播电视台全程跟踪记录实施过程,录制了20集纪录片《企业变形记》,记录标杆企业在180天的实施历程中的各种冲突、变化和企业管理提升之路的艰辛。纪录片在韶关电视台热播,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我局计划在今后三年计划实施“标杆培训”企业30家以上。
4.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于2018年10月8日-1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组织了一期“韶关市光彩事业理事培训班”,我市60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了南开大学培训。2018年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粤商高级研修班。推荐3名年青企业家参加“新生代培训班”。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26日
(联系人:伍雪雁,联系电话:88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