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务信息公开 > 人大和政协提案办理

对韶关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27号提案的答复(韶工信函〔2019〕89号(A))

时间:2019-07-31 08:33:00 来源:中小企业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陈嘉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加快推动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
   1.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扎实推进“一门办”,落实事项集中办理。市级服务大厅今年先后完成军民融合办(人防办)4项、民宗局30项、市方志办4项、科技局6项、人社局77项、公安83项(其中法人事项55项和交管业务28项)进驻服务大厅办理,提升大厅事项集中度,目前市级依申请办理事项1857项,已整合32个职能部门进驻1770项服务事项,进驻率95.32%。各县(市、区)基本按照“应进必进”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县级公共服务大厅建设,想方设法推进事项进驻大厅集中办理,县级依申请事项共16468项,进驻县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事项共12350项,平均进驻率74.99%,“应进必进”工作成效明显。二是扎实推进“一窗办”,提高集成服务水平。在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模式,推行综合服务窗口“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目前市级大厅设立13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25个单位930项事项的“一窗通办”。县级共设立75个综合服务窗口,进驻254个单位7752项依申请办理事项。全市镇村共设立1686个综合服务窗口,镇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延伸到了基层。三是扎实推进“一次办”,减少群众跑动次数。落实“马上办”服务模式,调整事项办理时限、办事流程、审批经办人,落实综合服务窗口“马上办”事项,市级办事大厅马上办事项565项,其中“马上办结”事项245项,授权综合服务窗口即办事项135项。梳理市级依申请办理“最多跑一次”100项高频事项目录,制作办事指南二维码墙,供企业群众自主办理。
   2.推进投资审批便利化,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我市制定出台《韶关市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实施方案》(韶府办〔2018〕39号),推动各相关审批部门大幅压减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工程建设领域行政确认类备案事项办理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行政许可类事项在现有办理时限基础上再压减一半,且原则上不得超过法定期限的30%(不含法定公示期限),将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至46个工作日以内。将项目建设审批流程优化为“项目立项、报建、验收阶段”3个阶段,将审批时限压从92个工作日压减至46个工作日。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在项目立项环节,项目备案与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实行并联办理,不再互为前置条件;项目审批、核准除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两项前置审批外,其他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办理;并联审批制度在城市提升项目审批中得到了有效实践,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全过程实际审批时限(含行政审批、备案和依法由审批部门组织、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以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服务等事项,下同)小于10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含带方案出让土地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实际审批时限小于40个工作日内的目标。
   3.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截止2018年12月末,我市应收账款融资平台累计促成质押授信664笔,成交金额129.9亿元,中小微企业注册用户404户。同时,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造了广东省内第一个以核心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实现全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的模式,核心企业中小微供应商不需要担保,就能依托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业务背景,在线申请低利率融资,最快可实现当日放款。2018年,我市供应链核心企业韶钢松山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78笔,47361万元。二是积极推广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融资受益面。我市建立知识产权与科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融资融资的工作机制,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2018年开展了2期知识产权金融培训班,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500万元。
   4.支持直接融资,落实民营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的奖补政策,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制定申报通知,对民营企业上市和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给予奖补。2017、2018年对符合条件的广东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合牧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自由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奖励了130万元。
   5.完善引才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关键技术骨干及核心管理人员。制定出台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韶来韶返韶就业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的实施意见(试行)》(韶府〔2018〕22号)、《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韶组通[2018]23号)、《金城小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韶人社〔2018〕137号)等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和留住关键技术骨干及核心管理人员。印发《金城小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实施意见》(韶人社〔2018〕137号),对我市技师或高级技师、本科及硕士学历、副高及以下职称的人才安排人才公寓建设数量为150套,按“拎包入住”建设标准进行适当装修,配备日用家具,配置有线电视、空调、热水器、固定电话接口及宽带网线等舒适、便利的居住条件,人才只需携带随身生活用品即可入住。
   6.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工作,2018年成功推荐4名人选确定为201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我市民营企业博士工作站1家(乳源县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深入企业开展人才和人才项目需求征集工作,2019年1-5月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5场,吸引718家企事业单位入场,提供就业岗位1.2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006人。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2018年审核发放补贴663.09万元。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其中民营企业2家,2018年全市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14万人次。加强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韩伟、陈洁训两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老专家老技师作用,积极举办技能大师工作室交流研讨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韶关学院、市内技校和市内知名企业等78名专家参加研讨,结成18对师徒并签订师徒协议,加快推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提升技工教育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市技师学院与本地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10家、“战略合作协议”143家,为企业召开校园招聘会110场,尽力满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需求。
   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研究起草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措施。市商务局牵头起草了《韶关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措施》,市政府已经正式印发实施,这将进一步强化韶关对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电商精准扶贫及电商快递行业的支持力度。
   2.实施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推动我市企业成功入选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遴选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昆仑科技的“面向钢铁冶金行业产供销一体化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获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认定,成为山区市中唯一有企业入选的城市。
   3.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两化融合。充分利用好市级财政资金和省工信厅“上云上平台”服务券政策,推进我市制造业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信息改造,组织推动我市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贯标申报,在韶关科艺创意工业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18年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的基础上,推荐韶钢松山等4家企业的4个项目申报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并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与应用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专题研修班。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1.积极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骨干企业承担国家及省、市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8年,我局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大专项+项目清单”、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有25家民营企业获得支持,累计支持1800万元。其中,市级重大专项8家支持研发资金1000万元;省“大专项+项目清单”的重大专项2家3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15家500万元。2019年,我市完成省“大专项+项目清单”计划安排超过1000万元用于民营企业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2.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科技孵化器。我市制定孵化育成体系管理办法,推动孵化育成平台建设,印发了《韶关市科技企业加速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韶科〔2018〕121号)、《韶关市促进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后补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韶科〔2018〕122号),打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引进了众投邦加速器、达安加速器,推进智慧空间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组织华科城孵化器、文祺-星火湖等2家众创空间通过市级认定。
   3.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根据省有关政策,将我市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享受范围,放宽到省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且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018年下达普惠性事后奖补项目资金累计超过2.3亿元。2019年组织我市75家项目企业申报技术改造扶持资金。目前核定入库项目54个,股权项目11个(其中3个项目属于2018年评审并通过尽职调查的入库项目),并计划分批进行项目评审和现场核查,共有37个项目列入扶持计划。
   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1.支持我市企业创建品牌。制定了《韶关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方案》(韶府办〔2018〕81号)。我市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的“HFF及图”注册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乐昌市九峰镇果树专业技术协会的“乐昌黄金奈李”商标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已有1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已注册地理标志产品14个;至2019年4月,我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14905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达4件,驰名商标2件),对比同期增4269件,同比增长 40.14%。全市15家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2018年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新增11家11个产品)。并积极开展省级出口名牌培育。市商务局积极推进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我市传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我市企业的整体品质形象和竞争能力,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广东省出口名牌企业”申报。2018年,韶关宏大齿轮、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顺昌布厂和韶关比亚迪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广东省出口名牌企业”。
   2.实施质量提升精准帮扶,组织技术专家服务队深入民营企业,免费提供节能降耗、质量管理、标准、计量管理评价等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办理检验检测等业务“最多跑一次”。2018年以来,检验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累计服务民营企业40家,技术专家服务队累计服务民营企业14家。
   五、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1.帮助和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是认真做好123、124届广交会、高交会等重点展会筹展。二是组织外贸业参加省商务厅组织的广东商品(南非)展、广东商品(英国)展和2018年捷克机械工业博览会等重点境外展会,切实帮助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新客户能力。三是以市政府名义成立经贸代表团赴南非、加纳和阿联酋开展经贸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等新兴国际市场的经贸合作。四是组织我市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连续多年组织我市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2019年第十六届中博会将于6月24日在广州举行,经组织发动和广泛宣传,我市200多家企业、共252人参加此次中博会。韶关锐拓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天鼎思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韶关市德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加此次博览会的环保材料、晶片研发、无人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布展。
   2.主动承接珠三角专业市场转移。韶关市委、市政府提出承接珠三角专业市场转移这项工作,市商务局高度重视,并做好与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对接,组成调研组对广州市专业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摸底。目前,市商务局正与广州市专业市场商会商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商贸物流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以承接珠三角专业市场转移为主要目标,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工程机械交易市场为突破口,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部分商贸物流功能转移,同时开展城市综合体项目招商,提升全市商业氛围。积极培育现有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本地企业不断拓展业务,增强实力,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范围。
   3.多种形式对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进行宣传。一是2018年以来,市商务局统筹组织各地各部门先后在韶关本地及深圳、广州、中山、顺德、江门等地举办了40多场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多渠道宣传韶关的新发展、新面貌。二是通过与市工商联拜访省内各地韶关商会进行宣传。先后拜访广东省韶关商会、中山市韶关商会、江门市韶关商会、深圳市韶关商会,香港韶关同乡联谊总会,与各地商会负责人及乡贤企业家们共叙乡情并介绍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及我市优势传统产业。三是通过市政府驻广州、深圳招商联络处进行宣传。拜访了广州、深圳的重要商协会,广泛宣传我市新发展、新面貌、新政策,收集企业信息,建立商协会企业名录库,与有转移意向的企业进行交流,掌握企业动向。四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招商推介会情况进行立体化即时传播。市商务局建立了投资韶关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网络平台进一步推介韶关并加强对优势政策的宣传及时发布最新招商信息。
   4.积极推进东莞韶关电商资源对接。市商务局积极组织韶关企业赴东莞参加东莞市电子商务联合会年会并与东莞市商务局对接,并邀请东莞电商企业来韶对接考察并开展对接座谈,为两市企业深入合作提供了供应链保障,为后续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市商务局每年组织电商企业参加东莞加工贸易博览会,通过加博会,推动了东莞电商销售企业与韶关产品供应商的深入对接,带动了当地产品的销售。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26日      
    (联系人:伍雪雁,联系电话:8876667。)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