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委、市政府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规上工业情况。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0.87亿元,同比增长3.0%,比一季度(下降4.9%)和上半年(增长0.7%)增速分别回升7.9和2.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第5位,创近年新高。其中:
1.县域工业增长较快。2020年市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95.38亿元,同比增长0.8%,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125.49亿元,同比增长6.6%。受新上规企业拉动和重点企业大幅增长等因素影响,新丰县、翁源县、南雄市、乐昌市等县(市、区)工业发展迅速,增速超过两位数。与上半年相比,始兴县、翁源县、浈江区、南雄市等县(市、区)增速回升超5个百分点。
2.园区工业发展较好。一是2020年园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1.56亿元,同比增长5.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华南装备园,乐昌园、南雄园、新丰园和翁源园等园区实现双位数增长。二是园区累计基础设施及配套完成额达33.63亿元,同比增长72.2%。三是入园企业数增长较快。2020年园区规上企业数共326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数的65.6%,同比增长8.7%。
3.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一是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超过一半,全市增加值排名前10位的重点行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3.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品业等4个行业拉动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技改投资情况。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0.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在全省排名八位,完成技改投资62.8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其中:
1.投资增速呈持续收窄态势。1-12月份投资增速呈继续回落态势,相较于1-11月工业投资下降10.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下降11.0个百分点。其中:韶关新区(114.4%)、仁化(47.1%)、南雄(35.1%)和乐昌(33.7%)工业投资排名靠前;在技改增速方面,增速超过50%的县区仅有仁化县(97.1%),尚有5个县区处于负增长状态。
2.大项目呈现明显支撑作用。在已入库纳统的603个项目中,累计超过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9个,合计完成投资97.58亿元,项目个数仅占总项目数量的6.4%,而其占工业投资额比重达46.2%;投资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2个,合计完成投资146.79亿元,项目个数仅占总项目数量的18.6%,而其占工业投资额比重69.6%。
3.新增入库项目拉动作用偏弱。今年12月共有45个新增项目,共完成投资额5.9亿元,拉动工业投资增速3.1%,拉动力比11月的3.6%下降0.5个百分点。新增入库项目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效果仍旧偏弱。
4.非制造业投资项目占比较大。据统计,目前在603个纳统项目中,涉及到以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投资为主的非制造业项目154个,项目占比达25.5%;该类项目1-12月累计完成投资额96.1亿元,投资额占比高达45.6%。
(三)“小升规”情况。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6家,其中,新建投产上规企业25家,实现增加值5.18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59个百分点。翁源县、乐昌市各新建投产企业7家,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49、0.2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企业拉动作用减弱。一是50户重点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59.8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99%,但对全市规上工业拉动作用仅1.32个百分点,环比前三季度(2.67个百分点)下降1.35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型企业持续下滑。受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15家我市重点监控的外向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拉低规上工业增长1.43个百分点。
(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受新冠疫情况持续影响,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流动资金趋紧,部分企业因市场不确定而持观望态度,投资的意愿和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投资项目的动力和决心。如受疫情影响,华南装备园区已有6家企业改变投资计划。
(三)土地供需矛盾制约项目落地。土地供给困难和用地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大,造成工业用地储备不足,新项目用地指标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投资发展信心。
(四)受统计政策和统计口径影响。一是受统计入库审核执行标准提升影响,导致部分项目入库难、入库慢。如,乐昌市有4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入库申请因不符合要求相继被上级统计部门退回,造成部分技改投资难以入统。二是受统计口径的影响,部分在园区投资的新基建项目并未纳入工业投资。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