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规上工业基本情况。我市规上工业增速在3月当月由负转正后,规上工业生产呈现逐月向好态势,并于上半年实现“扭负转正”。1—7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8.56亿元,同比增长2.5%,增长势头持续,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
(二)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基本情况。1—7月,全市已入库纳统工业和技改项目共45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02亿,同比增长52.2%;已纳统技改项目共205个,完成技改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57.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均在全省排名第一。
(三)园区发展情况。全市产业园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2.65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7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7.26亿元,同比增长18.8%;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完成8.41亿,同比下降7.0%;技改投资完成16.07亿元,同比增长106.1%。
(四)工业用电情况。1—7月,全市工业用电量56.60亿千瓦时,在全省排名第13位,同比增长2.60%,增速在全省排名第3位。
二、主要因素分析
(一)支撑因素。
1.龙头企业支撑作用稳定。一是大宝山矿(32.51%)、凡口铅锌矿(9.54%)、韶能集团(12.92%)等企业产能持续有效释放、平稳增长,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61、0.49和0.30个百分点。二是韶钢(5.68%)、乳源东阳光集团(1.72%)增速虽有回落,但同比增长势头延续,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92和0.12个百分点。三是韶关卷烟厂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实现“扭负转正”,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0.21个百分点,较1—6月回升0.51个百分点。
2.重点企业整体平稳回升。一是重点企业整体企稳回升,1—7月,50户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合计实现增加值147.30亿元,同比增长2.0%,较上半年(0.44%)回升较明显,拉动我市规上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二是多数重点企业生产稳定向好,其中,52%的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同比实现正增长,68%的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环比1—6月实现正增长。
3.新建投产上规企业拉动明显。1—7月,2019年新建上规的34家企业和2020年新建上规的8家企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4.支柱产业运行基本向好。全市体量排名前五的行业运行稳中向好合计拉动我市规上工业3.6个百分点。一是大宝山矿、凡口铅锌矿等龙头企业产量增长带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16.2%;二是受今夏降雨偏少等气象因素影响,火电企业同比去年发电量普遍增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2%;三是在天气晴朗及基建行业逐步恢复等利好因素推动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1.7%;四是在韶关卷烟厂拉动下,烟草制品业同比增长1.7%;五是下游需求量回升,促宏德热轧带钢和粤韶钢铁降幅收窄及韶钢拉动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0.3%,降幅较1—6月收窄5.9个百分点。
5.新兴产业积蓄新动能。一是医药制造业高速增长,在东阳光药业、博雅生物等企业的拉动下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32.7%,拉动我市规上工业0.5个百分点。二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势头迅猛。1—7月,在鹏瑞环保科技(291.47%)、东江环保(66.84%)拉动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1.7%,拉动我市规上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
6.县域回升趋势明显。一方面1—7月,全市11个县(市、区)(含韶关新区)规上工业同比增速呈“八正三负”态势,其中南雄市、新丰县、翁源县及乐昌市保持两位数的增速,韶关新区实现增速转正。另一方面,环比1—6月,除乳源县外,其余十个地区扩大增幅或收窄降幅。其中,南雄市、翁源县及新丰县增速环比提高5.5、5.2及4.3个百分点,始兴县降幅环比收窄3.4个百分点。
7.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在已入库纳统的450个项目中,1—7月投资额累计超过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9个,合计完成投资38.2亿元,占工业投资额比重的38.2%;投资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5个,合计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工业投资额比重的55.9%。其中,新气管道韶关站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始兴站输气联络线工程项目、丹霞冶炼厂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和乐昌市金扬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分别完成4.84亿元、3.99亿元、3.37亿元投资,大项目对工业投资的支撑作用显著。
8.新增入库项目拉动作用明显。7月共有24个项目新增入库,完成投资额4.16亿元,拉动工业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仅韶关明德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的高端智能化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拉动工业投资增速近2个百分点,新增入库项目作为工业投资的增量,有效的拉动我市工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速。
(二)不利因素。
1.负增长企业面和降幅仍偏大。一是1—7月全市规上同比负增长企业255家,负增长企业面超过半数(53.1%),平均降幅高达18.64%,其中,同比降幅超50%的工业企业有38家,合计拉低规上工业1.62个百分点;停产企业7家,合计拉低规上工业0.5个百分点。
2.外向型工业企业发展仍不乐观。重点监控的15家外向型工业企业中,有9家企业负增长,负增长面达60%,合计拉低我市规上工业1.25个百分点。虽在部分企业调整销售结构和积极争取订单下,66.6%的重点监控外向型工业企业降幅环比收窄,但企业面临的海外后续订单不明朗、转内销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等困难,仍制约外向型工业企业止跌回升。
3.工业投资高位增速压力较大。虽然1—7月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理想,但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工业投资高位增速是较难保持的,预计从8月份到年底,增速可能呈逐月回落态势。一是基数偏大,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年底的两个月工业投资翘尾现象较为严重,下半年完成的工业投资占到了全年的70.6%;仅12月份单月的完成量占到了全年的19.8%。二是在库项目2020年总投资难以达到全年目标。据测算,当前450个工业纳统项目2020年计划投资额为173.6亿元,已备案未纳统项目58个,2020年计划投资额为19.28亿元,即使未纳统项目在年底前完成纳统,距离完成全年工业投资200亿元的目标任务仍存在差距。
4.工业投资项目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工业投资有高投入,下一步的工业经济才会保持有高增长;工业投资项目的质量有大的提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不断优化。当前450个纳统项目,整体质量仍有待继续提高。一是无论从投资数量或投资总额来看,项目仍以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传统行业投资为主;二是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专用通用设备和医药等为代表的行业尚未形成投资主流。据统计,该类行业1—7月实现工业投资15.8亿元,仅占到全市的15.8%。其中仅有忠信的月产300万张布基覆铜板项目、东阳光的年产四万吨高精度铝箔新材料项目和明德电器的高端智能化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几个项目较为优质;三是涉及以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投资为主的非制造业项目,投资占比较高,而大部分该类项目投产后并无实际产出,对今后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