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专题专栏 > 统计信息

2014年1-3月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2014-05-07 09:38:31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6.92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8亿元,同比增长8.6%;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6.18亿元,同比下降10.1%。

     一、工业商贸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6.9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去年同期慢0.4个百分点,较上月快1.6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来看,我市工业增速在全省21个地市排名第8位,比全省增长速度(8.1%)快4.4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8.7%)快3.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特点:

     1、从拉动作用看,去年新增规上工业、民营工业、化工工业增速良好。

     ——2013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92户,今年一季度,这92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2.8倍,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增量达3.0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量的40.73%,拉动工业增长5.0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1.57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35.7%)慢10.6个百分点;

     ——化工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25亿元,同比增长28.7%,增速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2、从园区发展看,乐昌园区增速翻倍。

     1-3月,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较去年同期慢2.9个百分点,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8.94%,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莞韶产业转移园6.78亿元,同比增长12.7%;

     ——乐昌产业转移园1.56亿元,同比增长109.9%;

     ——始兴产业转移园0.66亿元,同比增长65.2%;

     ——南雄产业转移园3.67亿元,同比增长31.3%。

     产业转移园工业出口交货值9.58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施工项目74个,同比下降12.9%。

 

      3、从区域发展看,县域工业增速明显快于市区工业。

     1-3月,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56亿元,同比增长7.4%;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28.8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市区工业快9.4个百分点。各县(市、区)中,新丰(28.9%)、乐昌(25.1%)、南雄(22.7%)、翁源(20.8%)增速较快;始兴(18%)、曲江(14.4%)、乳源(14.2%)两位数增长;浈江(8.2%)、武江(3.0%)和仁化(0.7%)低速增长。其中,武江增速较上月回升2.6个百分点,仁化增速较上月继续下滑。

      4、从支柱产业情况看,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增速偏低。

      ——全市亿元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47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4.4个百分点;

      ——全市30户重点监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65亿元,同比增长3.76%,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8.74个百分点;

      ——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完成44.9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5.7个百分点。其中,仅有机械工业和制药工业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全市工业投资持续回落

     1-3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42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26.18亿元,同比下降10.1%,下降幅度比上月略有放缓,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0.1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4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88亿元,同比增长3.6%;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1.32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比去年同期慢6.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依旧低位增长

      1-3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8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114.73亿元,同比增长8.5%,较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乡村完成13.35亿元,同比增长9.8%,较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商贸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从一季度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工业商贸经济虽然保持一定增长,但总体情况不理想,与我市制定的工作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增长与工作目标15.8%比仍相差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幅与工作目标增长17.4%比相差4.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与工作目标增长15%相比仍差6.4个百分点。批零贸易业增加值增长5.6%,与全年工作目标增长11.9%比相差6.3个百分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支撑乏力。

      一是工业增速相对偏低,在全省山区5市中无明显优势。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幅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8位,属于中等位次,从省内山区市对比来看,我市工业增速比清远的1.6%、梅州的8.1%高,但低于河源的19.7%、云浮的18.8%,刚好位居中间。

     二是支柱工业低增长制约了全市工业较快发展。1—3月,支柱工业增加值仅增长6.8%,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5.7个百分点。其中:玩具工业下降4.9%,占比最大的烟草工业仅增长0.7%。

     三是工业新增长点不多。从我局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点调研情况看,前10大新增工业项目仅新增产值36.8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项目仅2个(南雄新型化工材料基地、韶关市润得丰有限公司钢材加工项目)。

   (二)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压力大。

      一是新增限上企业未能有效拉动。去年四季度全市共新增115家批发零售企业,但其中包含限额以下转限额以上104家,不能起到有效的拉动效应。

      二是重点批发零售企业低增长或负增长,拉低了全市批零贸易业销售额的增长,如1-3月,中石化下降1.9%,东明(广客隆)下降18.6%。

      三是南雄烟草合并到韶关烟草后,韶关烟草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合并效应没有体现。1-3月,韶关烟草实现销售额8.59亿元,同比仅增长7.5%。

      四是统计制度改革使消费品零售增长的难度大大提高。由于国家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今年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不能超过10%(2013年为12%),而我市限额以下零售额所占比重约为90%,也就意味着限额以上要增长60%才能完成零售额增长15%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三、对策措施

    (一)狠抓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对2014年新建的106个项目及时做好跟踪服务,促进32户一季度投产企业尽快达产并多做贡献,重点抓好今年10月前计划投产71个重点项目,预计今年新增产值68.8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约5个百分点。开展对近三年已签约特别是使用了土地指标但仍未动工的25个项目的调研督查,对因企业原因导致项目迟迟不动的,督促其加快进度,经督促后仍无实际进展的,建议按违约处理尽快收回项目用地;对因项目在规划、环评、土地或建设审批中遇到难题影响进度的,抓紧协调解决,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大力促进园区工业投资。结合省下达的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目标任务,力促各县(市)园区、莞韶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新项目落地建设,确保4个省级产业园今年完成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24亿元设备投资目标。三是推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改专项。加强支持引导,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力争2014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0.3亿元,增长16%,推动企业扩大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提质,打造更多增长动力源。

    (二)狠抓服务业发展不懈怠。

    一是推进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围绕县县建有城市综合体的目标,重点推进武江区的万通城、粤北亚太财富中心和曲江CBD中心等项目。二是推进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围绕县县建有五星级酒店的目标,重点加快武江区的蝶峦酒店、恒大酒店、太阳城凤凰酒店,新丰县柏栎酒店、福盈大饭店,仁化县宝能国际度假村,南雄市锦绣花园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度。三是培育发展一批电商平台。大力推动我市企业、产品、服务上网触电,在网上推广韶关“名优特新”产品。同时,支持推动淘宝大学韶关培训认证中心等机构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支持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各类信息服务商合作,打造韶关商家联盟平台“移动商惠”网。抓紧组织拟定《韶关市电子商务协会章程》,力争5月份组建成立韶关市电子商务协会。支持建设若干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中小电商孵化器,重点支持韶关邮政网商创业基地创建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强政策扶持,计划于4月下旬拟定《韶关市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呈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四是推进一批大型企业物流业务本地法人经营。着力推动钢材、有色金属、煤炭、烟草等大宗产品物流企业本地法人经营。继续跟踪韶钢松山物流在曲江登记注册后的经营发展,推动中金岭南商贸物流业务尽快注册本地法人经营。加强对韶关国储石化有限公司成品油基地项目的跟踪服务,支持该公司成品油批发资质早日获得商务部批准。五是推进一批商贸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加快东环线商贸物流园建设,力促现已动工的美吉特、新雪域2个项目加快进度,力促深圳六星集团、红星美凯龙等一批意向性项目签约落地。有序推进雪印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华南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中烟韶关物流基地、改造三围码头堆场、粤北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三)狠抓重点企业帮扶服务。

     一是继续落实重点企业挂点联系制度。去年,我们制定实施了挂点联系发展较快企业的制度,取得明显成效。150户重点联系工业企业去年共完成增加值240.24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市规上工业78.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3.1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行这一制度,加强与市统计局协调沟通,调整挂点联系企业名录,尽快安排挂点帮扶责任人,同时加强业务辅导,督促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助保贷”工作。目前,全市已有三批共279家企业入选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重点企业库,现正在组织第四批中小企业申报,近期将组织企业入库资格审核。截止3月底,落实到位的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累计6986万元,企业缴存的保证金累计787.6万元。建行、中行、农信社已成功开展了此项业务,受贷企业累计72家,放贷金额累计5.7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经验,拟对《韶关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暂行)》修改完善,重点着眼于利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推动企业“上规上限”,拟将准入条件设置为“三上”企业或当年可纳入“三上”企业范畴的企业;进一步明确银行的权利义务,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出现坏帐时由放贷银行负责追讨;完善企业风险补偿保证金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狠抓节能增效不放松。

      由于2013年我市成功入围“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按国家要求我市“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从原目标下降18%调整为下降21.3%,其中,2014年单位GDP能耗至少需下降5.51%,节能形势异常严峻。为此,我们将密切加强与市统计局的联系,强化季度节能形势分析,制定2014年重点工业企业单位电耗产值参考标准,落实用电与产出挂钩制度;制定实施年度节能预警调控方案,一旦全市节能降耗情况出现异常,将根据严重程度,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特别是一季度单位电耗与产出严重不匹配的企业(如丹霞冶炼厂、翁源鼎源金属制品公司、乐昌铅锌矿等)分别启动三级、二级或一级节能预警调控措施。

 

(统计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