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专题专栏 > 统计信息

1-3月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2011-09-28 00:00:00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开局较好,工业商贸经济呈现 “一明显、两平稳、三较快”的运行态势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全省同期持平,园区经济、民营工业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23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41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的制药工业、机械工业、烟草工业增长较快,分别为52.9%、33.2%和2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4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4.6亿元,同比增长44.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15%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1-3月,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23亿元,同比增长12.4%,与去年同期(21.1%)相比回落了8.7个百分点,与去年1-12月16.1%的工业增速比,回落了3.7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省(14%)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4.4%)2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8位

广东省2011年1-3月各地级市工业增加值情况表

 

 

 

 

计量单位:亿元

地区

本月

 

累计

 

本月比

累计比

上年同月

上年同期

增长(%)

增长(%)

全省总计

1755.98

4620.62

14.3

14.0

广州市

308.00

859.75

7.5

12.2

深圳市

335.31

930.95

15.4

13.3

珠海市

55.64

140.42

14.2

16.2

汕头市

38.46

103.91

11.1

14.5

佛山市

329.21

776.03

16.9

16.4

韶关市

16.87

49.23

9.0

12.4

河源市

19.21

39.57

17.4

13.1

梅州市

15.63

40.72

29.3

19.1

惠州市

75.40

199.98

23.9

14.6

汕尾市

7.49

18.76

29.0

29.0

东莞市

152.86

443.17

26.5

22.7

中山市

101.00

248.07

20.1

17.6

江门市

64.52

163.66

23.2

19.1

阳江市

17.01

41.76

38.8

29.0

湛江市

43.75

123.37

10.6

10.8

茂名市

33.89

89.49

11.2

11.6

肇庆市

33.27

87.31

22.7

26.4

清远市

51.82

118.18

23.2

28.9

潮州市

18.18

38.36

31.6

24.6

揭阳市

35.26

94.05

35.4

32.6

云浮市

11.72

28.26

31.4

27.7

按经济区域分

 

 

 

 

珠三角九市

1455.22

3849.34

14.2

13.8

东翼四市

99.40

255.08

20.8

20.3

西翼三市

94.65

254.62

13.4

12.2

山区

115.25

275.96

20.7

20.9

 

 

 

(二)产业转移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1-3月,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累计4.9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高于全市同期13.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7%,拉动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的“新引擎”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0.1%,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莞韶产业转移园4.33亿元,同比增长18.2%。产业转移园工业出口交货值9. 63亿元,同比增长25.4%。乐昌产业转移园、南雄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7.3%和75.9%

2011年1-3月各园区工业增加值与投资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元

产业转移园区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总计

4.95

25.8

14.07

38.1

韶关工业园区

2.65

15.2

3.83

63.6

武江片区

0.17

49.8

0.02

-97.4

曲江片区

1.28

18.3

0.71

0

浈江片区

0.25

36.85

1.31

-27.5

乐昌产业转移园

0.04

75.9

1.05

550.2

始兴产业转移园

0.19

0

0.45

69.2

南雄产业转移园

0.38

77.3

6.7

69.7

 

(三)县域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市区

1-3月,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8亿元,同比增长9.6%;县域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市区工业增长速度11. 9个百分点。从县(市、区)情况来看:始兴(37.7%)、乳源(35.4%)、南雄(32.8%)累计增速超30%,乐昌(29.3%)、武江(19.1%)、翁源(19%)和新丰(18.9%)增长情况较好,仁化(9.3%)、曲江(4.8%)低速增长,浈江则因韶冶停产影响,出现负增长(-13.3%)。

 

20111-3月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表                                                              

                    单位:亿元

名次

县(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总量

增长(%)

1

始兴

0.92

37.7

2

乳源

3.70

35.4

3

南雄

0.99

32.8

4

乐昌

2.76

29.3

5

武江区

16.19

19.1

6

翁源

1.23

19.0

7

新丰

1.40

18.9

8

仁化

6.20

9.3

9

曲江区

13.87

4.8

10

浈江区

2.74

-13.3

全市

49.23

12.4

备注:增长率均按可比价计算。

(四)民营工业领跑,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

在各所有制中,民营工业增长速度最高。1-3月,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6.32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高于全市同期16.9个百分点,增速仅比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下,1-3月实现增加值34.4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8.3个百分点,其总量占同期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9.95%,是全市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的重要因素;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长平稳,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仅较去年同期下降7.4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6.33亿元,同比增长15.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11.7%。两者均实现平稳增长,总量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5.75%。

(五)轻工业生产增速表现较佳

一季度,我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04亿元,同比增长18.7%,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与去年同期比,轻工业提高12.7个百分点,重工业回落21.5个百分点。体运行态势来看,主要依靠烟草、制药工业的拉;重工业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是钢铁工业(同比增长6.5%)增速不高,有色金属工业(同比下降3.4%)出现负增长,未能有力拉动重工业的增长。

(六)化工工业部分支柱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1-3月,全市化工工业增加值达2.44亿元,同比增长28.3%。化工行业总量占全市经济比重4.95%,增速高于全市同期15.9个百分点。其中,南雄市精细化工园区内有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季度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98.05%;工业增加值0.38亿元,同比增长77.3%。

1-3月,30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9.62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市2010年年报增加值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2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

韶钢产值51.87亿元,同比增长3.58%,增加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3.58%

韶烟产值14.95亿元,同比增长21.01%,增加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21.01%

凡口矿产值5.99亿元,同比增长6.14%,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5.88%

东阳光产值12.44亿元,同比增长41.49%,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40.36%

韶铸集团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30.34%,增加值0.56亿元,同比增长27.3%;

利民制药厂产值0.94亿元,同比增长58.91%,增加值0.67亿元,同比增长62.41%;

旭日玩具产值5.62亿元,同比增长14.96%,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4.96%

1-3月,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41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上月降低了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了8.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同期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制药工业、机械工业、烟草工业保持增长较快势头,分别为52.9%、33.2%和21.3%,玩具和电力工业增速分别是13.9%、12.3%。钢铁工业低增长(6.5%),有色金属工业负增长(-3.4%)。支柱产业具体情况见下表

全市2011年1-3月支柱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本月(亿元)

本月止累计(亿元)

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

13.17

40.41

12.6

82.08

其中:烟草工业

2.69

11.72

21.3

23.8

玩具工业

0.74

1.99

13.9

4.04

制药工业

0.12

0.52

52.9

1.05

钢铁工业

3.62

9.97

6.5

20.25

有色金属工业

2.5

6.66

-3.4

13.52

机械工业

1.37

3.51

33.2

7.12

电力工业

2.14

6.03

12.3

12.24

2、2010年年报增加值达亿元企业工业增加值

12.38

38.25

10.9

77.69

3、全市30户重点监测企业增加值

12.64

38.7

10.9

78.61

 

(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平缓

1-2月,全市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0.86%,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4.03亿元,去年同期累计为3.71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99亿元,同比增长55.8%

 

(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工业投资特别是园区投资增速延续去年高增长的态势

1-3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4.6亿元,同比增长44.4%,增速较去年同期(31.8%)高12.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19.7%)高2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完成24.39亿元,同比增长33.9%

产业转移园工业施工项目94个,较上月88个增加6个。园区完成工业投资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67.7%

 

(九)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畅旺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的工作,已通过审核备案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684家,一季度累计销售额1.22亿元,已审核通过的“家电以旧换新”网点146个,一季度累计销售额1.03亿元,在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亿元,同比增长15%,与全省同期持平。其中:城镇完成83.9亿元,同比增长15.2%;乡村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13.8%。

 

二、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分析

今年伊始,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1-3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4%,低于全省同期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宏观层面来看,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货币政策紧缩对工业企业影响会逐步得到体现。从2010年初至今,央行已经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内连续上调了4次。虽然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并不是要使经济呈现通货紧缩的状况。但具体到各个行业,可能会根据各行业的不同情况而有快慢不同的反应。总体来说,这一政策会逐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二是局部地方、部分时段电力供应形势趋紧。省有关部门预计2011年全年全省工业用电量3035亿千瓦,增长10.65%。考虑系统新机组投产、西电东送、机能检修、窝电、欠发、燃料供应等情况,预计今年全省局部地方、部分时段供电形势十分严峻,最大电力缺口约400万千瓦。当前,我市电力缺口约20万千瓦,如果天气持续干旱,小水电出力不足,将有可能启动错峰用电方案,势必对工业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因素对工业增长的影响。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对我市目前的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压力。我市高耗能、附加值不高的工业产品企业多,要完成全社会单位GDP能耗指标下降的压力较大。随着节能降耗措施力度的加强,预计部分高能耗企业将不得不实行限产、停产,这势必削弱2011年下半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

微观层面来看,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韶冶2010年工业总产值49.2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7%,该企业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对我市工业经济总量造成一定的缺口,制约了全市工业增长速度。

二是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中,小水电所占份额较多,据气象预测,今年降水量不会多于去年,预计今年小水电增速会大幅减缓。

三是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新的较大增长点不多,带动作用不大。预计2011年能有产出的项目56家,新增工业总产值54亿元,总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

四是县区综合预测因素。由于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新的较大增长点不多,带动作用不大,各县(市、区)的经摸底调研,均对年底翘尾因素的预期不强烈。预计2011年可新增工业增加值25亿元,其总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7%。

(二)发展机遇

一是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我市发展的科学定位,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根据省委“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积极用好省委给予我市作为生态发展区的政策支持,必能增强推动跨越发展的动力。

二是大交通效应开始显露。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随着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有力带动我市工业品的生产销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产业转移园区经济的发展迅猛。随着招商引商及“双转移”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尤显活跃。武江甘棠工业园预计2011年将有15户民营企业进园,工业投资规模可达10亿元。南雄市在对接产业转移和加快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显效,加快实现5年内入园的精细化工企业达200家,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四是重点工业项目持续推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有多个重点项目开工或建成。其中,2010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鼓励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LED照明、生物制药、电子与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26个项目纳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五是企业新增产能提振工业经济增速。今年30户重点工业企业中,由于韶钢、韶烟、丹冶、东阳光电化厂和坪石发电B厂都开始逐步释放新增产能,而这5家企业增加值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1.28%。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将有力地提振我市工业经济的增长。

三、措施建议

下一阶段,我们要围绕“强化服务、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十二个字,工业经济取得新的突破

(一)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当前,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各种障碍,营造强势推动工业发展的氛围。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活思路、放宽政策、放手发展。要积极借鉴省内清远、河源,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等地的先进经验,敢行敢试,快行快试。怕行怕试、患得患失只会贻误发展先机。只要有利于发展,不违法规、不谋私利,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探索试行,凡是沿海及周边地区形成的成功经验都要吸收利用并加以创新,凡是自己能办到的都要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形成大胆探索实践的良好氛围。二要建立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鼓励各级职能部门、广大干部积极探索、敢闯敢试,创新思路举措,努力破解融资、用地、用人等制约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强监督考核,严肃纪律,动真格刹住各种歪风邪气,着力扫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人为障碍,努力净化政务环境。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发展软环境监测制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设立经济发展软环境效能监测点,主要对税费负担、政策扶持、部门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监测,对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予以整改落实。实行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对干扰破坏经济软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和投诉。

(二)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盘活工业发展存量。要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现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盘活和增资扩产为主攻重点,着力抓好有基础和有前景传统产业发展。一是建立以宏大齿轮、东南轴承、配件厂、富洋粉末冶金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积极开发优质名牌汽车零部件并逐步形成规模,寻求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广汽集团、广州机电集团的合作。同时,继续扶持韶关配件厂、伟光液压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扩大市场份额。二是以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为重点,以参芪扶正注射液为主产品,争取丽珠集团在韶继续增资扩产,打造中医药制造业基地。扶持已通过GMP技术改造,有强劲的发展后劲的集琦药业、雷霆国药、翁源青云山等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医药产业聚集和改造升级。三是全力推进企业搬迁扩产。成立韶冶复产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专攻有关项目批复、搬迁地址论证、申报等事项,争取1-2年内开工建设,擦亮“中国锌都”品牌。围绕共建省市装备制造业,全力推动宏大齿轮、东南轴承、韶关液压件厂等企业的搬迁扩产。

(三)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激活工业发展增量。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一是实施一批传统产业高端化项目。重点支持韶钢开发高端板材、韶铸高端大型铸锻件、东阳光铝箔产业高端化系列拓展、液压油缸产业联盟系列技改项目、西格玛ITO靶材升级改造项目、利民药厂数字化中药研发产业化等项目。二是推进一批新建重点项目推进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加快韶关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华电热电冷联供项目、韶关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推进新丰越堡、翁源中源等一批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增点。三是争取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精心组织参与省面向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民企这三场重大招商活动的筹备工作,力争有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户韶关,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夯实基础。 

 

  (统计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