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统计方法制度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虽运行平稳,但增长速度受到制约。据初步调研分析预判,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实现预期增长目标仍需努力。
一、1—2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3.54亿元、增长1.8%(初步数),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预计会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反映,1—2月全省大概有3个地级市规上工业负增长,据此分析判断,我市工业在全省地级市排第16位左右。
1.重点工业平稳回升,非重点工业增速下滑较大。1-2月,50户重点监测工业企业增加值30.36亿元,增长10.7%,比去年同期(增3.1%)加快7.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烟厂因二季度厂房搬迁,生产任务提前增长21.2%,拉动工业增长4.43个百分点;韶钢(含特钢)增长23.6%,拉动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凡口因产品价格上涨增长36%,拉动工业增长1.41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增加值13.18亿元,下降13.6%,比去年同期(12%)下滑 25.6个百分点,拉低规上工业5个百分点。
2.中省属工业高速增长,市及县属工业生产低迷。1—2月,受省属重点企业增长因素影响,中省属工业增长13.3%,与去年同期下降5.2%比回升18.5个百分点;市属工业下降8.2%,县及县以下下降8.8%,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43.2、27.1个百分点。
3.主要行业负增长居多,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平稳。在35个行业大类(按统计口径)中,我市增长的行业有15个,占42.9%,负增长行业占57.1%。七大支柱工业中,呈现“两升五降”,烟草工业增长20.5%,有色金属增长22.4%,增势较好,但制药下降19.4%,钢铁下降14.2%,玩具下降13.3%,电力下降9.6%,机械下降9.3%。
从产品产量看,我市14种主要产品产量总体上“升降各半”。其中增幅较大的产品有:锻件(增长32.1%)、机制纸及纸板(增长31.1 %)、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6.7%)、卷烟(增长16.3%)等;下降的产品主要有盐酸(下降36%)、水泥(下降24.5%)、人造板(下降15.1%)、服装(下降14.1%)等。
4.县(市、区)工业发展不均衡。受烟厂生产计划调整影响,武江区规上工业增速在县(市、区)排名第一,增长14.6%,南雄增长9.4%,仁化在凡口增长36%、丹冶增长38.8%的拉动下增长7.8%,浈江增长7%,始兴增长4.4%,乳源增长2.4%。而增速下降的有4个县(市、区),分别是乐昌(下降38.2%)、翁源下降20.7%、曲江(下降4.8%)、新丰(下降0.3%)。
5.省级产业转移园增速下降。1-2月,省级产业转移园完成增加值11.3亿元,下降13.0%,与去年同期(增16.9%)比,下滑29.9个百分点。分园区看,仅有两个园区保持正增长,其中乳源产业园增长18.8%、南雄产业园增长9.8%。下降的园区有4个,分别是管韶产业园(下降26.3%)、乐昌园(下降62.9%)、翁源园(下降18.4%)、始兴园(下降5.7%)。仁化产业集聚区与新丰产业集聚区分别下降39.9%和25.9%。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困难与问题
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市场主体少且弱,以及工业投入不足,此外,今年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决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导致我市部分企业生产受到影响。一是按照全省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计划,我市于去年10月底前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78万吨,受此政策影响,全市共有10家钢铁企业停产,这10家企业全年共有近10亿元的增加值基数需在今年消化,仅1—2月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0.4个百分点。二是按国家环保政策督导要求,乐昌五矿萤石、鸿丰水泥等企业停产整改拉低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
2.因市场、采矿证、安全生产等原因,有33家企业停产,拉低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
3.因降雨量少,水电行业增加值下降48%,拉低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4.韶关企业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从我市对2016年精细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建筑材料、物流等行业的企业成本调研结果来看,我市企业的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40.32%,比全省中小企业平均水平高出3.86个百分点。尤其是我市职工“五险一金”增长幅度大于工资增长,在调查的企业中,2016年社保标准988.04元(单位缴698.22元,个人289.82元),较2015年社保792.27元(单位缴548.15元,个人244.12元)上涨24.7%,高于河源969.38元,云浮907.02元,清远970.6元,远高于深圳533.6元,只低于广州、湛江、汕头三市。在物流成本成本方面,我市企业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17%,比珠三角要高出2—3个百分点。
三、2017年工作安排
1.狠抓工业增长目标任务落实。根据市下达的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任务,拟将全市工业增长目标在全市经信科技产业园工作会议上分解下达给各县(市、区),要求各县(市、区)落实责任,努力完成工业增长的预期目标任务。
2.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制度。认真落实挂点联系帮扶企业三项制度和全市经信系统挂点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一企一策”点对点服务,强化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落实,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支持企业技改创新、扩大产能,促进宝钢特钢、韶能、东阳光等重点企业平稳增长。
3.建立重点企业工作台账。抓好全市50户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密切跟踪50户重点企业每月经营动态、存在问题,定期发布工业经济运行讯息。每季度组织召开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分析会,深入了解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了解市场运行中的矛盾问题,掌握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和诉求。指导各县(市、区)经信部门对辖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加强运行监测,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4.编制工业新增长点清单。强化项目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力争投产项目80个。加强重点项目工作统筹,加快推动一批产业共建项目落地建设,积极跟进白云电器、华为等重点招商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早日落地。
5.建立完善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名录库。围绕重点培育发展的行业,选择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行业建立成长性强的企业名录库,重点培育扶持50家小微企业。
6.推进韶关PMI指数编制工作。通过对PMI、用电量、产品库存、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成本等横向关联分析,为市委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决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