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专题专栏 > 统计信息

2013年1-3月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2013-04-15 00:00:00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8.57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2亿元,同比增长14.7%。

   一、工业商贸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较快增长

   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8.57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较去年同期快7.4个百分点,较上月快2.9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来看,我市工业增速在全省21个地市排名第10位,比全省增长速度(8.9%)快3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速度(9.5%)快3.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特点:

   1.从拉动作用看,新增规上企业、民营工业、化工工业增速良好。

   ——2012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98户,今年一季度,这98户新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长3.1倍;累计增量为2.03亿元,占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量的29.9%,拉动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原有384户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91亿元,累计增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量的70.1%, 但同比仅增长9.2%;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35.7%,增速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24.9)快10.8个百分点;

  ——化工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

   2.从重点园区看,产业转移园区高速发展。

1-3月,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较去年同期快17.2个百分点,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5.38%,较去年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园工业出口交货值8.77亿元,同比增长3.8%。工业施工项目85个,同比增长54.5%。

   3.从区域发展看,县域工业增速明显快于市区工业。

1-3月,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83亿元,同比增长7.6%;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22.58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较市区工业快13.5个百分点。

   4.从支柱产业情况看,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增速偏低。

   ——全市亿元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6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6.4个百分点;

   ——全市30户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8.8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7.2个百分点;

   ——七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完成42.2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全市同期增速慢6.3个百分点。其中,仅有机械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全市工业投资实现大幅增长

   1-3月,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同比增长22.8%,较去年同期快19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29.13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较去年同期回升55.4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75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53亿元,同比增长1.3倍;

   ——民营经济投资41.59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较去年同期快14.2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保持畅旺

近几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增强,1-3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2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去年同期快3.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110.09亿元,同比增长14.6%;乡村市场完成7.11亿元,同比增长16.4%。

    二、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增速相对偏低。

   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幅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10位,属于中等位次。在省内山区市中,比清远的4%、梅州的8.9%高,但低于云浮的24.1%、河源的18.1%,居第3位。从“红三角”对比看,比郴州的12.3%高,但低于赣州的13.6%,我市居第2位。一季度,我市工业虽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与全年预期目标比(按工业增长15.1%目标测算,规上工业需要增长16%左右)仍有一定差距工业增速相对偏低,我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

   (二)重点企业、支柱产业低增长或下降问题。

    一季度,35家去年增加值1亿元以上企业仅增长6.5%,拉动一季度工业增长4.72%,其他447家企业增长31.5%,拉动一季度工业增长8.14%。再从支柱工业情况看,一季度增加值仅增长6.6%,其中烟草工业增长1.6%、电力工业增长3.5%、钢铁工业增长9.3%、玩具工业增长8.6%。可见重点企业、支柱产业低增长或下降是制约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节能降耗形势严峻问题。

    受韶钢、韶冶、丹冶和越堡水泥等高耗能企业恢复性生产的影响,全市综合能耗大幅上升,一季度全社会总能耗28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4%,比去年同期高出4.0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2.9%,与今年我市GDP能耗下降目标3.6%比相差0.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规上工业能耗155.9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同比增长14.2%,比去年同期高出10 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12.9%)1.3个百分点。

     三、对策措施

   (一)强化运行监测调控,促进工业增长和节能增效。

    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和节能形势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监测预警,落实调控措施,有效协调保增长与降能耗的关系。一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调查核实。完善运行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分析,特别是对产值下降出现异常的企业,建议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调查核实企业的经营情况,促进企业如实反映,确保统计数据客观准确。二是继续实施企业用电与产出挂钩。进一步强化节能增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节能降耗的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继续实施《韶关市企业节能用电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对纺织服装、水泥、陶瓷、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和铸造等行业按行业、单件产品用电标准实施考核;其它行业按企业单位产值电耗同比下降5%的标准实施考核,对考核不达标企业实施用电调控。

  (二)实施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切实将培育大型骨干企业作为经信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同时,以缓解“融资难”为着力点,大力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落实鼓励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认真落实省鼓励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市领导和职能部门挂点骨干企业联系帮扶机制。同时,在由我局牵头起草的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政策性文件中突出相关鼓励支持政策。目前,我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切实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市重点培育发展100亿元以上企业,各县(市、区)重点培育发展10亿元以上企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26户以上,超100亿元企业除现有韶钢公司外,还要着力支持推动东阳光、韶关供电局、韶关比亚迪、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达到10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实施“助保贷”,助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创新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式,以“助保贷”等形式,用于融资放大10倍效果支持企业发展。目前,首批109家助保金贷款重点中小企业名录库中,已有12家企业完成建行贷款审批程序或正在办理贷款手续,建行计划发放贷款总额1.15亿元;第二批入库企业征集工作也已启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帮扶企业的跟踪调研,动态调整企业名录库,加强与市发改局、金融局以及有关商业银行的沟通协调,扩大合作银行的范围,争取以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三)落实激励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导向,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一是继续对培育发展规上(限上)企业予以奖励。去年,我们采取培育“三上”企业的奖励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新增规上企业98户、新增限上企业129户。今年我们将继续对培育企业上规(上限)工作予以奖励,加快推动企业上规模。二是研究制定挂点联系发展较快企业的表彰奖励办法。由市县两级相关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挂点帮扶企业,对纳入挂点联系且年度达到发展目标的企业给予表彰,对企业和部门联系人予以奖励。三是政策和资金等资源主要配置于加快发展的企业。重点为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发展较快的规上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资金支持,对发展较慢的企业原则上不予支持。针对重点园区企业的贴息政策,也要优先支持发展较快的企业。

  (四)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工业商贸新增长点。

   一是围绕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项目跟踪协调服务。经调研,2013年全市工业项目68个,总投资123亿元,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02亿元。下一步,要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新建一批、投产一批工业商贸企业。二是继续对近三年已签约工业商贸项目特别是使用了土地指标项目的落实和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对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项目推进不力的,督促其加快建设进度,经督促后仍迟迟未有实际进展的,建议按违约处理尽快收回项目用地;对因项目在规划、环评、土地或建设审批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影响建设进度的,抓紧协调解决,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统计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