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10月,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9.92亿元,增长2.3%,比全国(增6.1%)、全省(增7.2%)增幅分别低3.8、4.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增长12.6%比回落10.3个百分点。从全省排名看,我市工业增速排名靠后,与倒数第二的东莞(增4.8%)比,低2.5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十二个地级市中,与倒数第二的河源(增6.4%)比,低4.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市工业受多重因素影响,规上工业增速维持在2.3%—3%之间。最近几个月工业平台汇总数虽逐月有所提高,但由于工业用电、税收、企业利润等依据指标下滑,严重影响省评估我市工业增速,初步判断全年形势难以好转。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重点企业降幅收窄,非重点企业平稳回升。1-10月,46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增加值158.96亿元,下降1.9%,拉低规上工业增长1.17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下降3.1%)、上半年(下降5.9%)比,分别回升1.2、4.0个百分点,降幅持续收窄,生产逐渐向好。非重点工业方面,1-10月增长5.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增5.1%)回升0.1个百分点。
(二)县区工业发展不平衡,增速呈“六升四降”格局。1-10月,县(市、区)工业发展不平衡,增速最高的新丰与增速靠后的曲江相差24.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县(市、区)增速都呈回落趋势,其中翁源回落22.3个百分点、曲江回落21.7个百分点、乳源回落18.0个百分点、乐昌回落17.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与前三季度比,过半县(市、区)增速回升,其中回升较快的是曲江,增速由前三季度的下降11.7%回升到1-10月份的下降8.0%(分县规上工业增长情况见下表)。
1-10月规上工业增长情况 | ||||||
县(市、区) | 增加值 (亿元) | 增长(%) | 与上月对比升、降(±)百分点 | 与去年同期对比升、降(±)百分点 | ||
今年 | | 上年 | ||||
1-9月 | ||||||
全市 | 269.92 | 2.3 | 2.3 | 12.6 | 0.0 | -10.3 |
# 武江 | 64.14 | -1.4 | -3 | 7.7 | 1.6 | -9.1 |
浈江 | 12.93 | 3.7 | 3.3 | 9.6 | 0.4 | -5.9 |
曲江 | 44.55 | -8.0 | -11.7 | 13.7 | 3.7 | -21.7 |
始兴 | 17.27 | 9.2 | 10.2 | 18.6 | -1.0 | -9.4 |
仁化 | 24.08 | 1.1 | 1 | 2.6 | 0.1 | -1.5 |
翁源 | 15.69 | 4.2 | 2.4 | 26.5 | 1.8 | -22.3 |
乳源 | 17.57 | -5.6 | -5.9 | 12.4 | 0.3 | -18.0 |
新丰 | 23.89 | 16.8 | 17.7 | 24.3 | -0.9 | -7.5 |
乐昌 | 14.03 | -7.8 | -7.8 | 9.5 | 0.0 | -17.3 |
南雄 | 30.67 | 15.7 | 17.8 | 19.5 | -2.1 | -3.8 |
(三)省级产业转移园增速平稳回升,产业集聚效应有所下降。1-10月,四家省级产业转移园(不含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下同)完成增加值73亿元,增长6.7%,比前三季度(增6.5%)、上半年(增5.7%)分别回升0.2、1.0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增长25.0%比回落18.3个百分点。从具体园区看,始兴产业转移园和南雄产业转移园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分别增长22.2%、22.8%,发展势头相对较好。莞韶产业转移园和乐昌产业转移园因缺乏新建投产入园企业、现有企业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一直低速增长,特别是乐昌产业转移园增速下滑明显,需要重点关注。省级产业转移园增速虽有所回升,但回升不明显,目前仍处于我市有省级产业转移园以来的最低点,产业集聚效应有所下降(产业转移园增长情况见下表)。
1-10月产业转移园增长情况
| 增加值(亿元) | 增长(%) | 与去年同期对比升、降(±)百分点 | |||
今年1至10月 | | 去年1至10月 | ||||
前三季度 | 上半年 | |||||
省级产业转移园 | 73.0 | 6.7 | 6.5 | 5.7 | 25.0 | -18.3 |
其中:莞韶产业转移园 | 33.8 | -1.4 | -3.3 | -0.6 | 21.9 | -23.3 |
其中:韶关工业园区 | 15.2 | 0.1 | -1.1 | -4.1 | 11.6 | -11.5 |
武江片区 | 0.7 | -31.9 | -36.7 | -36.9 | 21.3 | -53.2 |
曲江片区 | 14.8 | -1.4 | -4.2 | 6.3 | 37.3 | -38.7 |
浈江片区 | 4.3 | 23.7 | 24.9 | 23.2 | 19.7 | 4.0 |
乐昌产业转移园 | 5.6 | -15.7 | -12.7 | -14.6 | 26.6 | -42.3 |
始兴产业转移园 | 8.0 | 22.2 | 24.4 | 17.5 | 32.2 | -10.0 |
南雄产业转移园 | 25.6 | 22.8 | 25.1 | 21.5 | 28.4 | -5.6 |
三、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生产持续低迷,从宏观层面看,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经济发展有进一步放缓趋势。从我市的情况看,由于我市工业严重依赖钢铁、有色、烟草、火电等资源型行业,这些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转型升级难,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在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计划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加快发展受到制约。
(一)部分重点工业特别是中省属企业生产下滑,拖累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10月,46户重点企业(集团)下降1.9%,拉低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韶钢、凡口矿、坪石发电B厂三家中省属企业合计下降12.8%,拉低规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是拉低我市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二)停产半停产企业多,工业增长缺乏后劲。1-10月,全年停产企业27户,增加值保留去年基数4.14亿元,拉低规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生产不正常企业22家(指全年有生产、但当月无生产的企业),仅完成增加值1.58亿元,同比下降78.5%,拉低规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上述49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合计拉低规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严重影响我市规上工业增长。
(三)新建投产企业少,拉动力不强,工业增长缺乏支撑点。1-10月,全市新建投产、纳入统计的规上工业企业26户,比去年同期少25户,新增增加值仅2.87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1户,新增增加值7.21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
(四)工业用电、税收、企业利润等依据指标下滑,严重影响省评估我市工业增速。一是工业用电持续下滑。1-10月,工业用电下降16.1%,与前三季度下降13.5%比回落2.6个百分点,与全省(下降0.2%)比,相差15.9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倒数第一。二是工业税收继续走低。1-10月规上工业应交增值税下降5.3%,比前三季度(下降11.6%)回升6.3个百分点,虽有回升,但仍为负增长。三是企业利润下滑明显。1-10月,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1.1%,与前三季度(下降28.8%)比回落2.3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用电、税收、利润总额等依据指标持续走低,1-10月规上工业平台数虽增长0.9%,但省评估反馈数据并未相应上升。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经测算,如全年规上工业要实现4%的(底线)增长目标,那11—12月增速要达到18.7 %,也就意味着增加值总量要完成67.9 亿元,平均每月需完成增加值33.9亿元,但从近年来各月增加值完成情况看,最高的月份是2014年9月的33.3亿元,也没有达到33.9亿元。可见,要完成工业增长预期目标,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为推动工业回升,提出以下建议:
(一)督促各县(市、区)狠抓工业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从1—10月情况看,新丰已超目标1.3个百分点,南雄差距较小,其余8个县(市、区)离年度目标均有一定差距,部分县(市、区)差距较大。因此,一方面要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认真对照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查漏补缺,认真履行发展工业的主体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按照推进时限倒排工期,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协调服务,努力完成各项工业经济指标任务。另一方面建议对2015年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和必要的惩处。对于在工作中敷衍塞责、不作为或慢作为的行为,要实施问责。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与工业发展相关的指标。一是重点抓46户重点企业的稳增长。据测算,若非重点工业保持前10月增长水平(5.2%),重点工业全年增长速度要达到 3.2%,才能完成规上工业增长4%的底线目标,也就意味着11—12月重点工业要增长28%。因此,要重点关注下滑严重的企业,下大力气扭转重点企业下滑局面,力争年内转正。二是抓好电厂、烟厂生产指标的跟踪落实。韶关发电厂今年新增2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比上年增加2倍,但由于新机组并网发电运营时间推迟,发电电量受阻。1—10月电厂发电34.15亿千瓦,增长33.8%,按照省粤电集团下达的57.5亿千瓦时上网发电指标(年初下达56亿千瓦时,后下半年追加1.5亿千瓦时),11月与12月要完成发电23.35亿千瓦,平均每月11.7亿千瓦时。因此,要加强与电厂对接,努力完成今年的发电指标。韶关烟厂在市主要领导与省中烟公司沟通协调下,广东中烟公司已明确为韶关卷烟厂增加“双喜1906”品牌生产指标13724.6大箱,实现烟厂增“九”目标。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与广东中烟公司、韶关卷烟厂的联系,确保广东中烟公司承诺的生产指标落实到位,确保韶关卷烟厂如期完成生产任务。三是抓工业用电。工业用电是上级统计部门评估认定我市工业数据的主要依据,因此,要通过抓好产值与能耗不匹配企业的数据真实性问题,特别要加强对产值负增长20%以上的企业监控,并将其作为促进工业用电增长的重中之重来抓。
(三)继续加强沟通协调工作。一是发挥市、县两级经信系统挂点联系企业工作作用。通过挂点联系,解决好产值与能耗不匹配企业的数据衔接问题;通过挂点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通过挂点联系,解决企业数据真实性上报问题。二是加强与市供电、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市级部门对与评估我市工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支持和认同,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统计部门评估认定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数据时能够继续给予最大的倾斜和支持。
(统计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