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新闻资讯

韶关高新区:“企业至上”“项目为王”,全力打造韶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3-03-21 10:54:25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春风浩荡启新程,策马扬鞭勇奋进。日前,韶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石文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韶关高新区将坚定不移贯彻省委、省政府和韶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为王”,着力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全力打造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努力把韶关高新区打造成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图片

  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近年来,韶关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石文:近年来,韶关高新区坚定不移贯彻省委、省政府和韶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现正着力构筑“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新格局,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2022年,韶关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36.38亿元,占全市15.11%;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占全市31.5%;工业总产值841.16亿元,占全市52.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8.81亿元,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

  产业集聚成效显著,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的“1+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发展,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占全市37.29%;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占全市41.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市1/4。

  图片

  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韶关高新区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3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8家;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韶关实验室拥有国家级CMA资质认证,旭日国际、丹霞生物拥有国家级CNAS资质认证。探索孵化育成体系新模式,韶关(广州)离岸孵化器、深圳(韶关)离岸孵化器已正式揭牌运营。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业服务机构32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7家,园区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集聚效应开始突显。

  人才聚集态势加速形成,2019年以来,累计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9人,“十百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4人,各类创新人才169人,人才聚集度和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改革、创新驱动是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这些重要领域韶关高新区将如何发力?

  石文:我们将持续发力改革攻坚,构建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直营店”“加盟店”的有序管理,充分发挥市政府授权“2号章”行政审批职能,建立高效协调发展的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全力构建“一区十园”新发展格局。

  二是持续深化韶实集团改革发展,推行“园区开发+项目招引+运营服务+基金配套”的一体化模式,按照以专业化、市场化助推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积极盘活和挖掘资源资产价值,力争年内实现信用评级达AA级以上。

  三是持续推进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全面完成韶关高新区涉及的27项市级和内部规范治理任务,落实落细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项目审批效能等改革措施,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图片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升促建,锚定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对标对表国家高新区最新升级指标体系强练内功,强链补链,补短扶优,充分激活高新区创新发展潜能,力争尽快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争取通过省、市及实验室三方共建的方式,在韶关市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引导更多的实验室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韶关市落地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飞地”建设,完善“研发孵化在湾区、产业基地在韶关”的离岸孵化模式,推动珠三角孵化的新技术、新产业在主平台产业化落地。确保实现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以上的目标。

  图片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项目为王,今年,韶关高新区将如何抓好招商引资,把握发展新机遇?

  石文: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我们将着力打造好产业发展载体,加快生物医药园区“两园一平台”建设,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高起点平台基础。加紧推动数据中心集群浈江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韶关高新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等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实施城产深度融合计划,推进市一人民医院迁建、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浈江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提高产教协同育人和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将实施“巧干+实干”的招商策略,全力项目招引和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实现自主招商80亿元以上,无障碍主平台承接200亿元以上。

  图片

  “巧干”就是要抢抓产业有序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快组建韶关市产业有序转移引导基金,借“基”行事,以“投”促引,重点支持来韶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发展。持续发挥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作用,持续推进联动招商,打好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引资“组合拳”。探索“管委会+公司”的招商模式,构建招商引资局、驻外招商工作队、招商工作专班、韶实集团招商队“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招商新格局。

  “实干”就是实行产业招商“一把手”工程,做到重大项目亲自谋划、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督办。构建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抓具体的工作机制。

  “一把手”狠抓园区建设、项目审批、落地开工、政策扶持、人才培训等关键环节,推动招引项目无障碍推进、无障碍建设投产,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温水”,今年,韶关高新区将如何做好“服务员”、当好“店小二”,打造发展新高地?

  石文:韶关高新区管委会将坚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竭诚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推行全生命周期“一条龙”服务。实行领导挂点、专人服务,为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企业培育提供全生命周期“一条龙”服务。健全惠企政策包直达企业服务机制和快速兑现渠道,打通政策落地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痛点堵点,一跟到底快速响应企业诉求,精准纾困解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二是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实施“带项目方案”出让用地等改革措施,用好“并联审批”“容缺预审”“上下联动审批”等集成服务措施,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推行市场主体“省内迁移通办”,实现迁入地“一地申办、一次办理”,全面推广0.5天完成企业开办,实现环节再简化、成本再降低、服务再提升。

  图片

  三是做好用地保障。积极谋划园区扩园,大力推进土地收储、报批。持续发力闲置土地违约用地清理处置,加强对工业用地的全过程监管,预防新增闲置违约低效用地。

  四是着力强化企业金融服务。建立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推动产业供应链、订单融资、贸易融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最大限度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题。

  五是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实施企业用工重点监控分析制度,广泛深入采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招工宣传、人员培训、招聘录用等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就业意向调查、求职意愿发布、用工单位对接等“保姆式”就业服务。加强与市人社局、就业局、职业技工院校对接,深化政校企合作,服务园区企业育才引才,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保障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