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基本已经成为各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必备条件。2020年,韶关市委市政府批复组建韶关新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韶实集团),定位为韶关新区产业发展平台企业主体。组建之初的韶实集团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把准脉搏,一路摸索,将国企改革行动部署要求融入韶实集团未来发展蓝图之中。企业平台搭建之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满怀信心高歌猛进的近三年时间,许多问题随之接踵而来。然而,韶实集团大胆拥抱改革,更大力度推进改革,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韶实集团将持续推进改革的蓝图一绘到底,针对当前主营业务不强、人员活力不够、薪酬分配不优等问题,聚焦构建“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机制,围绕优化组织架构、建强人才队伍、完善收入分配,扎实深入推进人事效率提升优化改革行动,以高质量人力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
聚焦“投、融、建、管”优化组织架构,激发发展活力。韶实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区战略部署,优化整合现有国有企业资产资源,聚焦“投、融、建、管”改革机构设置,保留科创、辉越、园投3家业务公司和鼎盛、圆融2家金融公司,职能部门与下属公司合署办公,扁平化管理,提供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代建、资产运营、金融服务四大板块服务,全面打造韶关高新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投资招商部(科创公司)全面承担集团投融资业务,与天水华天科技公司合资投建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器件先进制造项目,2022年9月厂区全面建设完成,进行设备调试和试生产运行,预计全年销售额可完成5000万元,年内可以上规;运营管理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59家,累计毕业企业29家。基建部(园投公司)全面承担高新区一区多园基础设施代建服务,目前在建项目9个,待建项目2个,投资总额达15亿元。资产运营部(辉越公司)高质量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出资成立韶关高新区新源物业有限公司,深耕韶关高新区“一区多园”物业管理服务,目前承接园区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共9个,服务金额800多万元。金融公司服务助企效果显著,圆融公司5000万融资服务资金为企业累计发放223笔过桥资金贷款金额共16.99亿元,帮助企业节约利息约1500万元。担保公司截至2022年9月累计担保金额共2.57亿元……
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建强人才队伍。“群贤毕至,大业可成”,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韶实集团今年来通过内部竞聘上岗17人、职工双向选择35人、社会招聘引入10人。以急需紧缺为导向,立足业务发展实际,展现“求贤若渴”的姿态,三顾茅庐,成功引进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2位下属公司总经理;以“丹霞英才计划”为抓手,着力引进工程类、金融类和职业技能等各类人才5人,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引擎”。建立干部职工交流机制,业务经验丰富挂职干部2人。社会招聘紧缺岗位10人,多途径构建选人用人机制,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目标。改革后集团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管理层17人中有15人为新晋人员,平均年龄从54岁下降为38岁,专业技术人才从53%上升至82%,本科及以上员工从13%上升至94%,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目标。
建立薪酬科学激励机制,完善收入分配。集团实行工资总额管理,优化形成员工“基础工资+绩效工资+超额利润奖+特殊贡献奖”的薪酬结构,体现业绩贡献,坚持强激励、硬约束。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以岗定薪,打破以资历论薪酬的现象,在工资总额限定的情况下,各部门(公司)工资切块管理,明确精简人员,多劳多得的意识。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分级分类考核,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双轮驱动”,以业绩论薪酬,从部门到个人,都设定了绩效考核目标,完成或超额完成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可拿到全部甚至翻倍的绩效工资,反之则扣减绩效工资,打破了工作上的“均田主义”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考核、超额利润、特殊贡献等挂钩的联动奖励兑现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实现更多“超额贡献”提高收入,提升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新发展局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韶实集团将在配套制度机制搭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干部聘用、职工管理、薪酬分配等配套制度实施,真正把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激发韶实集团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