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供销合作联社 > 动态信息

市供销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3-16 17:23:53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22年,韶关市供销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市供销系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开创了韶关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一、织网络,强服务,为农服务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着力完善三级网点,拓展服务领域。市各级供销合作社依托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县域集采集配中心,连接镇级助农服务中心,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联合社会资本合作打造乡镇综合服务超市。通过与村两委合作共建,改造升级村级社及农村综合服务社经营网点,作为流通服务网络的“最初一百米”。截至2022年底,韶关供销系统建有农村综合服务社55个、三项服务功能以上的镇级社57个,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现代化商业服务模式,其中,乐昌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产业园作用,引入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现已覆盖乐昌所有镇村,促进了县镇村日用品消费能力。

  构建农资农技服务网,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依托省社天禾农资公司,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下沉县域市场,构建韶关农资农技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了韶关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负责全市全域县镇村各级网点农业生产物资配送。同时,以南雄市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供销合作社农资农技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1个市域配送中心,8个县域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农服驿站),76个作物生产服务中心(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累计开展面源污染防控16.54万亩,撂荒地复垦5900亩,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42.57万亩,有力促进了农化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着力推动公共型冷链区域网建设,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自广东省供销社将韶关列为全省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区域中心城市,韶关市社积极协调,快速推动了项目的竣工、投产。目前,韶关市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共落实冷链项目10个,累计投资6.04亿元,建成后库容达10万吨;项目公司参与建设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参与推动农商互联项目计划1个,参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项目1个。韶关南雄项目、韶关宝田项目和韶关浈江天韶项目已运营,韶关曲江、韶关仁化项目一期、二期项目、韶关乐昌项目已稳步开工建设;其余四县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其中,南雄冷链物流园已具有快速移动、预冷保鲜等功能的田头仓储物流移动冷库14427平方米,天韶冷链物流园库容达5.5万吨,充分发挥冷链物流网络联结农民、服务农民的功能。

  二、聚资源、建平台,为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建设粤北区域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惠农助农新平台。以粤北区域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线上线下多功能农业服务综合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832平台”“韶关数字供销”“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馆”等系统现有平台渠道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各县社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指导供销社企业围绕当地农产品特色,组织引导种养、加工、销售和物流等农产品相关实体开展联合,促进农产品产、供、销组织化、规范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声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配置五间“韶关甄选直播间”和一套户外直播设备,通过“线下实体展示+线上电商推介”方式,“实体店销售+直播带货”的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经营,助力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多渠道销售,2022年实现销售额4559.36万元,韶关市社全资企业韶供臻品运营的“832平台”韶关销地仓荣获全国产销地仓优秀服务奖。

  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构建供销社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以省社广东农产品直供配送公司作为牵头主体,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搭建供销系统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充分挖掘县镇村农产品供应能力,并根据省社建设标准积极培育“供销农场”,“韶关供销农场”成功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认证。打造1个市级直供配送平台及6个县域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发展直供配送生产示范基地22个,聚合全市系统各类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资源,提升产销组织化能力。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让放心农产品从田间直供到百姓餐桌。2022年配送金额达2795.79万元,全面提升了农产品上行能力,切实打造老百姓增收益好局面。

  拓展多元化服务网络,助力乡村振兴。拓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加强与农行、中行、邮储等金融机构对接,全面推广“粤供易贷”“粤供园区贷”等惠农利农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等相关涉农金融业务服务,2022年共开展培训46场,培训农户1093人次,协助办理惠农贷款133户,累计贷款金额达7530.5万元,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贷款困难等问题,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补“短板”。整合城乡综合服务资源,2022年,系统内共举办26期“粤菜师傅”培训班,培训学员1202人,提升韶关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打造供销社“恒福社工”品牌,为城乡居民提供禁毒宣传、妇女维权和边缘青少年帮扶等多领域专业社工服务,服务群众达5万人次,有效发挥城乡综合服务作用。

  三、抓重点,促突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

  大力实施五大联农工程,夯实为农服务组织基础。通过发展产业、拓展提升农业生产服务,进一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引导各级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资源要素下沉基层一线,提升组织带动农民能力。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村级社113个,改造升级镇级社57个,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基地15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5个,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7个,累计带动服务农户24.79万户,带动服务销售额66.46亿元,整体联动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健全。

  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有力推进社有企业综合治理。落实《韶关市供销合作联社社有企业改革方案》任务,推进社有企业处置工作,全系统完成了完成了8家“僵尸企业”的出清工作,13个企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7个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全系统加快开展新型企业管理建设,推进社有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现代化。南雄、始兴等县级社积极与当地镇(街)强镇富村公司农产品营销对接,提升全市农产品销售水平,持续经营盘活社有资产,社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机关效能。全系统按照“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市社推进新一轮“废改立”工作,修订2022年版《韶关市供销合作联社规章制度汇编》,指导企业集团公司修订《韶关市供销社企业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汇编》,新丰县社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规范农资门店经营管理工作等实施方案,始兴县社将改革任务聚焦延伸到供销系统内部管理,以“项目化、责任化、清单化、台账化”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为持续推进韶关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稳根基,强管理,在强化系统综合管理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的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供销合作社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韶关发布”为阵地,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2022年市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集体学习研讨9次,组织“第一议题”学习29次,邀请专家宣讲2次,领导干部上党课4课,开展双周讲坛24讲。9至12月,市社干部职工“学习强国”月平均分连续4个月在全市同级(共70个单位)排名第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以“三会一课”、“双周讲坛”为载体,以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机关科长领学为教育形式,扎实开展党规党纪和国纪国法的学习,成立市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升信息宣传能力。不断增强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守好思想阵地,管好网络阵地,加强新闻稿件的意识形态把关,对出租物业等易忽视点开展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全市系统对供销合作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有力作为,积极讲好供销社故事,为传递供销社好声音作出贡献。全年被中华合作时报采纳信息5篇,省、市党政主流媒体采纳85篇,总社、省社采纳126篇,市社部门频道采纳297篇,市委办、市政府办采用信息8篇,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供销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供销合作系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韶关市社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市供销社办公室 练秀萍供稿)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