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韶关市情 > 非遗文化

让非遗“活”起来 让旅游“火”起来
全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3-03-06 11:15:18 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非遗资源,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道路,全力打造以非遗为亮点的文旅融合新业态,让非遗在旅游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持续夯实非遗基础,挖掘非遗蕴含的精神价值

  我市积极夯实非遗基础,充分挖掘和展示非遗蕴含的精神价值、时代价值,促进非遗与旅游在空间功能、产品市场等方面深度融合。一是挖掘保护好一批非遗项目。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形成了非遗分级保护工作格局。我市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7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22项、市级59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3名,其中,国家级4名、省级25名、市级54名。二是培养带动好一批非遗传承人。通过为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发放生活补助、安排授课带徒以及展演展示优秀非遗作品等方式,鼓励支持传承人开展各种传习活动。积极展示和普及非遗项目,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优化提升好一批非遗工作站。积极整合相关院校、企业、媒体等优质资源,对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包装和开发,设立非遗工作站。建成了瑶族刺绣省级非遗工作站以及石塘堆花米酒制作技艺、宰相粉、隆盛酱油酿造技艺等12个市级非遗工作站。

   二、推进非遗融入旅游,助力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推动非遗进景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景区内涵,提升文化旅游项目品质,让多姿多彩、风情浓郁的非遗项目成为旅游行业的一道道风景线。打造非遗特色景区。在景区景点中充分融入非遗元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云门山景区引入瑶族民歌、瑶族民俗等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感受到浓浓的瑶族风情。在部分景区设立非遗工作室、非遗工坊等非遗展示场所,宣传展示本土特色文化,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宰相粉制作技艺非遗工坊被评为“广东省2022年度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二是开发非遗旅游商品。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开发非遗衍生品、旅游文创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让传统的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乳源瑶族自治县通过非遗工作站平台,开发打造了瑶族表情包、瑶绣包包、茶壶峰茶壶等100多件文创产品,让旅游商品更有“文化味”。三是推出非遗游精品路线。围绕特色非遗文化,推出了“韶城印象——记忆里的非遗”“瑶族风情——彩云间的非遗”等一批非遗旅游线路。通过非遗项目将景区“串珠成链”,让游客跟着非遗游韶关,进一步提升了非遗的影响力。

  三、大力培育非遗产业,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将非遗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旅游平台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一是完善非遗产业发展协会组织。指导成立了韶关市非遗促进会、韶关市传统文化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有效促进非遗调查研究、文化交流以及“非遗+旅游”产业项目招商等活动的扎实开展。二是开展非遗旅游品牌节庆活动。每年定期举办韶关市民间艺术花会、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姓氏文化旅游节、“一路茶香”文化旅游节、“非遗过大年”嘉年华等节庆活动,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三是拓宽非遗产业发展新渠道。推动非遗文创孵化基地建设,研发和推广以非遗为基础的优质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进机场、进驿站、进旅游集散中心,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经济实现新发展。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课题,韶关市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非遗“活”起来,让旅游“火”起来,认真谱写粤北地区文旅融合新篇章。(市文广旅体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