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商务局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培育新型流通主体,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渠道通畅、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优化网点布局,为乡村振兴增潜力。坚持科学布点,分步实施,加快完善物流节点、快递中心建设,促进地区、城乡网络衔接。依托“快递进村”“邮快合作”“韶货出关”“村村通班车”等项目,充分整合现有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物流资源,提高城乡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全市10个县(市、区)建成县级物流节点16个、镇级物流节点114个、村级物流网点1006个,物流服务覆盖率达100%,市、县(区)、镇、村四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不断优化。
二、壮大流通载体,为乡村振兴增实力。按照“中心带动、多点开花”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流通载体,提升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相继完成了37个城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872.78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南郊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四通市场、粤华市场等向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集聚,加快莲花大道商贸物流带产业规模建设,促进商业集聚,形成业态统一、经营集中的专业市场。目前,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内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近1000户,日均交易量约2000余吨。流通渠道有效拓宽,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完善冷链设施,为乡村振兴增动力。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广东亚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天韶冷链等大型冷链项目。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改造升级冷冻冷藏仓储设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扶持资金5402.8万元,对全市18个农产品冷链流通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型冷库210个,总容量约48.49万立方米(其中单体容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冷库8个),最大入库量可达29.09万吨。农产品仓储、保鲜、供应、错峰销售和末端销售能力不断提高,货损率降幅明显,流通效率明显提升。
四、加快电商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推进农产品与电商深度融合,以实施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载体,夯实电商发展基础,推动农产品上行销售。全市已成功争取6个国家级、5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县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截至3月底,全市已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810个。搭建专业电商运营平台,支持农产品销售企业与淘宝、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集中推进直播带货销售活动。一季度,全市7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农产品上行交易8723.71万元。(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