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乡村振兴 > 驻镇帮镇扶村

帮扶路上的“老友记”
——第三轮莞韶对口帮扶工作综述

时间:2023-05-31 10:44:53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您好!”2020年,粤北韶关迎来了这样的朋友,“三观”契合,于“水深火热”中仗义出手,带来“掘金”秘笈……这样的“神仙友谊”得益于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  

  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世界工厂”东莞累计选派116名东莞干部,跨越260多公里路程,和“华南重工业基地”韶关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坚持“韶关所需,东莞所能”,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发力产业共建、全面帮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随着第三轮莞韶对口帮扶工作圆满收官,第四轮莞韶对口帮扶工作即将开始。山南水北,感恩这场他乡似故乡的“双城记”。

政策“分配”的朋友

  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作为经济第一大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然而,珠三角9市以30%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超过80%的经济总量,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广东近年来加快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指导性文件,第三轮对口帮扶工作自2020年启幕。  

  2003年因扶贫“双到”结缘、2008年因共建园区携手合作、2013年起因对口帮扶共谋发展的东莞与韶关,在政策“分配”中,再次携手合作。  

  剑指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广东,2023年3月公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显露探索“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的雄心——让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这亦是莞韶不断探索共建的路径。

带来“掘金”秘笈的朋友

  2021年,东莞进入“双万”俱乐部,是我国第15个拥有万亿元GDP、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面对欠发达地区韶关最大的问题——城乡整体发展不充分、处于低水平均衡,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带来了“掘金”的方法论、实践观。  

  不是简单的资源“输血”、产业“搬家”,莞韶对口帮扶是“钱生钱”“蛋生蛋”的机制和模式——跑企业、招项目、引人才、筹资金,从人、财、物三方面将两地资源合二为一。  

  ——在产业共建中,构建了“2+10+N”园区共建模式,即以莞韶城、华南装备园为主战场,以10个县域共建园为重要阵地,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深化“东莞企业+韶关资源”“东莞总部+韶关基地”“东莞研发+韶关制造”的共建模式。其中,华南装备园在全市率先实现低效用地清零、签约必落地、拿地即动工、带设计方案出让,成为韶关最具活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在招商引资中,成功引进了华天科技、炬光科技、南兴装备、明阳能源等上市公司30家,近三年新签约项目639个、合同总投资3320.9亿元,分别完成本轮帮扶目标的1.8倍、2.8倍。  

  ——在服务项目中,推动项目审批时限从271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31个,实现26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其中报省工信厅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2个,在全省8个对口帮扶指挥部中排名前列。

仗义出手的朋友

  莞韶之情,远不止于超额完成“KPI”。惜时如金的1000多天,是特殊而难忘的日日夜夜。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全国各地“一罩难求”,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历经疾风骤雨、惊心动魄的7小时,为韶关购得第一台用于本土生产和使用的口罩机,协助韶关建成首条口罩生产线,并迅速组织东莞捐赠价值920万元的防疫物资,实现口罩日产量从0增至200万只。2022年国庆期间,在韶关抗击广东首例BF.7、全国首例BA.5.1.7毒株的疫情中,指挥部仅用6天时间建成二号方舱医院……  

  2022年6月,韶关遭遇历史最强“龙舟水”,各级帮扶干部挺身而出,出动近2000人次,助力受灾群众转移、灾后恢复,协调东莞各界捐款捐物近1500万元。  

  从“水深”到“火热”,韶关又遭遇了洪灾后连续几个月干旱,南雄始兴交界处发生森林山火,包括帮扶干部在内的他们,连夜浴火奋战……  

  月暂晦,星长明。无论水深火热、安危冷暖,抑或稀松平常,都有东莞的仗义出手——脱贫攻坚上,东莞帮扶的贫困村、贫困人口率先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医疗帮扶上,协调推动两地39对医疗机构结对、539名医护人员双向交流;教育帮扶上,实施莞韶“圆梦助学”计划,两年筹款485.6万元、资助1645人次……

“三观”一致的朋友

  见于危难,合于“三观”。  

  东莞,是这样一座时尚、潮流、青春、活力、开放、包容的文化强市: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超过6600座的篮球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约34岁,品牌资源汇聚,彰显城市的商业繁荣;致力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等“七大文化”。  

  同样有趣有“料”的善美韶关,亦有禅宗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珠玑姓氏迁徙文化等人文积淀。这里有着向上向善的新风与朝气,有着“最强大脑”和闪亮“明星”:东方思想“课代表”之一的六祖惠能,韶州曲江人、唐朝开元年间的“学霸级”名相张九龄……这里也有热烈的节拍和活力:粤北采茶戏“不插电”打击乐,高山上斗嗓门的九峰山“freestyle”,本土“最炫民族风”瑶歌,已举办达15届的徒步丹霞等文旅活动……  

  莞韶两城不仅各美其美,还有深厚的渊源与文化内涵。  

  抗日战争时期,身处战乱的中山大学师生从云南澄江回迁至粤北坪石。在坪石任教的教师们烽火逆行、传道授业、学术报国,被尊为“坪石先生”。而这些先师学者当中,就有中国近代土壤学先驱邓植仪等18位莞籍“坪石先生”。  

  基于与“坪石先生”之间的深厚渊源,为深化莞韶帮扶,东莞市统筹专项资金800万元,支持韶关市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纪念地项目。  

  时至今日,莞韶两地的文化联结、友好互动仍在延续:2022年11月21日,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捐资100万元在韶关认养了一只华南虎幼崽并取名“宏宏”。当华南虎遇见“华南虎”,实现了文化交流上一次新的跨界破圈、硬核联名。

带你扩“圈”的朋友

  四时有序,临别在即。  

  3年来的对口帮扶,他们在粤北韶关的晨曦暮色、山城初雨中感受风物;在乡村小道、田间地头,“一身汗、两腿泥”,有人在帮扶路上跑坏了6条轮胎、穿坏了12双鞋……不少干部学会了客家话、吃惯了客家菜,成了韶“莞”人。  

  根据广东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的通知》,第三轮对口帮扶的干部,做好工作交接和传帮带,把经验做法和项目谋划交给即将到来的第四轮对口帮扶干部,帮助韶关开拓新的“朋友圈”——助力做强一批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探索多种形式的“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让莞韶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情谊永续。  

  山海有归期,风雨有相逢。致敬“老友记”,铭记莞韶情。(转载韶关日报 吴梦雁)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