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美韶关 > 乡村振兴 > 驻镇帮镇扶村

武江:交出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时间:2021-02-12 11:05:37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武江1.jpg

武江区正展开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陈励 摄


武江2.jpg

“让党旗在乡村振兴建设一线高高飘扬”党建主题活动暨百里碧道方田段开工

仪式在武江区龙归镇方田村举行。 陈励 摄


武江3.jpg

江湾镇倒流水村设置扶贫消费点。 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武江4.jpg

武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换新颜(图为入围村组团在擂台上

激烈“PK”)陈励 摄


武江5.jpg

改造提升后的武江区龙安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一站式服务平台。 陈励 摄


武江6.jpg

武江区龙归镇是韶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

“米袋子”。 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武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准扶贫会议精神,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精准施策、聚焦发力,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交出了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帮扶成效:在全力攻坚下,武江区在2019年省定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有序稳妥退出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区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373.83元提高到2020年的15469.03元,增长了358.5%,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达到17712.51元,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达到11102.93元。

  压实各级责任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武江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高位推进,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区、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各级各部门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强化书记指挥长作用,压实“三级书记”第一责任。区、镇、村“三级书记”作为各级指挥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亲自谋划、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亲自解决问题。武江区将各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到基层党建述职考评、评优评先和纪委日常监督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区委书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对脱贫攻坚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先后10次召开书记专题会议和区委常委会会议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遍访贫困村制度,经常深入村组,实地调研和督导精准扶贫工作。

  强化指挥部的作用,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武江区各镇党委和区直行业部门党组作为抓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开展了脱贫攻坚“解剖麻雀”逐村逐户“回头看”核查行动,有效提升脱贫攻坚整体工作水平。区委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听取汇报的方式,推动形成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位争先的氛围。

  强化兵团作战,压实组团直接责任。按照“区委常委班子包镇、区政府班子包行业、区直单位包村”的定点帮扶机制,结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工作,通过组团联动推进,对每个行政村组建一个组团,由区领导任团长,区直单位和镇副科以上干部挂点自然村,形成兵团作战模式,协调解决脱贫攻坚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各组团把脱贫攻坚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当成是自家的事情一样悉心对待,真心实意积极推进,各组团攻坚克难的氛围愈加浓厚。

  强化勤务员的作用,压实工作队的具体责任。武江区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勤务员作用,按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要求开展扶贫工作,驻镇、驻村干部每周住镇、住村工作5天4夜,进村入户现场办公,确保工作力量下沉。区、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中,支部党员担任“主攻手”和“领头雁”,带头捐资出力、带头拆除自家泥砖房、带头让出土地建设基础设施、带头做通家属工作,带动村民配合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确保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拓宽增收渠道 着力构建造血扶贫格局

  武江区坚持把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造血”功能。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武江区推行农户产业脱贫举措,根据各地发展优势,因人因户制定“产业扶贫套餐”,重点发展黄岸黄金百香果、方田优质水稻、万侯生猪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培育示范基地,建立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衔接机制,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联动发展格局。实现联农带农产业发展模式,其中2020年带动全区在家务农的贫困户76户,户均增收972.46元。同时,运用和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打造品牌,使贫困对象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江湾镇湖洋村通过农村淘宝店带动番薯产业发展,改变了过去由于地处偏远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现在每年销售红薯均在5000公斤以上。

  念好山水田园经,让美丽经济活起来。全区统筹推动“一村一品”连片发展,加快打造重阳百香果、西河无花果、龙归香水柠檬等“五朵金花”特色农业,形成“特色明、效益好、农民富”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近两年,龙安淮山、山前香蜜薯等4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武江乡村家庭农场等3个企业入选粤港澳“菜篮子”基地。出台《创建抛荒地整治利用特色亮点村实施方案》,优先预流转成片抛荒地,为特色产业提供坚实要素保障。江湾镇倒流水村探索出“土地流转—引入企业—村民创业”的增收模式,流转出70亩抛荒地打造“梦里荷乡”等特色景点,实现村民每月人均增收1000余元。在全区统筹打造两条精品线沿线景观节点的基础上,以美丽庭院评比、特色民宿经营等手段为发力点,带动各类农旅新业态发展。西河镇麦元头村连续举办直播带货活动打通农副产品新销路,仅去年“双11”期间就已成交近3000单,销售额近10万元。

  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加大消费扶贫力度。针对贫困户生产批量较大的农副产品,通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食堂采购,解决销售问题;针对贫困户因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少量农副产品,通过“蚂蚁搬家”的模式,由帮扶干部牵线搭桥,借助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将贫困户滞销的农副产品销往城区,确保贫困户既增产又增收。2020年以来,共消费扶贫产品50.86吨,消费金额78.22万元,带动贫困户239户,以消费扶贫方式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及贫困村产业持续发展。

  强化资金管理 推动脱贫政策落实落地

  武江区不断加强扶贫资金统筹,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所有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聚焦项目库,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截至2020年12月,武江区累计使用各类扶贫资金6878.04万元,支出进度为100%,主要用于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道路和文体设施建设、党建配套建设等。

  围绕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扶贫资金。武江区制定了《韶关市武江区精准扶贫开发资金筹集和使用监管细则》,严格落实扶贫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一律公开”和“一律公告公示”制度,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管理,简化审批审核流程,用好用活扶贫资金。

  强化监督管理,安全使用扶贫资金。通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回头看”,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安全落地。同时加强对扶贫领域资金的审计监督,着力发现深层性问题线索,及时发现低保、项目建设等扶贫领域违规违纪苗头性问题。

  加强资产管理,保值增值扶贫资金。充分借鉴武江区列为国家、省和市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制定了《关于规范和加强扶贫资产登记管理的实施意见》,全区51个行政村全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和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开展扶贫资产登记管理,2016年以来投入扶贫资金5392.40万元,形成扶贫资产177项4504.178351万元,并全面追溯资产状态、厘清权属关系,全部确权登记。积极探索实施股权动态制、股权固态制和股权份额制三套改革模式,有效运营扶贫资产。加强扶贫资产财务管理和运营,将收益入股优质企业,创造的分红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重阳的百香果产业园,采取区、镇、村三级资金入股产业园分红。实行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确股”到人,促使村民、贫困户股民化。西河镇红星村、朝阳村等城郊村,通过村办企业、经济联合社等模式运营资产,每年为村民、贫困户分红1万余元。

  狠抓作风建设 确保问题整改全面到位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武江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抓扶贫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抓作风提改,筑牢脱贫攻坚纪律防线。以《武江区“担当落实、走在前列”进行时》常态化通报制度和年度攻坚克难奖、创新创优奖评比为抓手,武江区全面改进干部作风,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抓督导督查,形成各方合力监督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审计、媒体、社会等全方位监督作用,督导督查各镇村、各行业落实扶贫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情况。

  抓问题整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对省、市、区脱贫攻坚专项巡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特别是针对市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组反馈问题,区委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颜亮多次召开书记专题会、区委常委会会议,全面梳理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好落实,组成3个督导组,全面督导推进,对巡察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形成了上下联动、一抓到底的整改工作机制。武江区对市专项巡察提出的28个问题全面完成了整改,并于2020年8月24日以区委的名义向市委巡察办报告整改落实情况。(转载韶关日报  李方静 杨长虹 李远贵)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