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锌都”。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上山下、上游下游、左岸右岸”一体修复,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内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有效消除了一批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从源头上保护和提升市域重点河流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着力治难 “山上、山下”一体修护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我市多处矿山周边百姓迫切的愿望,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心。
为此,一场坚持“山上、山下”一体化保护修复,系统推进大宝山矿区及其周边区域、凡口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以及乐昌铅锌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战打响。
拦泥库清淤腾库、尾矿库清污分流工程、微生物调节土壤、建设外排水处理厂……战斗的号角吹响以来,我市明确任务,综合施策,相关县(市、区)、矿山企业以及自然资源部门,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对标任务书,结合落实矿山石场复绿年度工作,推进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和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个项目于2019年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2020年,“韶关市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再被广东省林业局列为“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
综合治本 流域生态质量提升
在这场厉行生态修复的自我革命中,我市还围绕“北江和东江源头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针对北江流域、东江流域和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区域,构建“两江一公园”系统保护修复格局,下大力气集中解决一批对流域区域生态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突出生态问题,以提升粤北南岭山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按照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地上地下”系统保护修复思路,针对北江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存在的矿山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和东江最大支流——新丰江流域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等突出生态问题,系统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北江(韶关段)上、中、下游各流域内实施了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乐昌市铅锌矿治理修复工程等18个矿山修复项目。在新丰江流域实施了新丰江流域民采废弃稀土矿区整治工程等3个矿山修复项目,共投入中央奖补资金超2亿元,预计修复治理面积超700公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我市重点流域内历史遗留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助力韶关打造为富含生态绿矿的善美之城,以北江、东江之美成就韶关之美,为大美广东添色。(转载韶关日报 黄俊)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