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韶关全面深化改革年 > 政务服务改革

投好商改“先手棋”,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时间:2021-03-31 14:21:50 来源:韶改办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近期,韶关南雄市下放部分商事登记注册事权至镇(街),实现“就近办”和自助打印营业执照;曲江区实现新开办企业“马上办、零成本”;这两地在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方面的进展,为韶关开办企业便利度再添新亮色。

  开办企业便利度被视为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近年来,韶关市持续深化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开办企业便利度水平不断提升。根据2021年2月1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对外发布的《2019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韶关开办企业便利度总排名位居全省第8,继续保持粤东西北及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位。

  今年1月,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在全国337个城市中,韶关改革热度指数位居全国第14名、全省第3名。这说明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市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发展意识和工作合力。

  在近日召开的韶关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扩大会议上,韶关市委把今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谋划实施109项更深层次的改革事项,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高举改革这面大旗,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建设、以改革盘活资源,争做北部生态发展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跑者,这无疑是抓住了韶关发展的一个“牛鼻子”。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强化各领域间改革试点的联动集成和协同配合,广泛凝聚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做到改革谋划协同、落实协同、效果协同,不断增强改革综合效能。

  商事制度改革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2019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度韶关开办企业便利度、商事登记便利度、预备经营便利度等主要指标得分均高于2019年度全省平均水平。同时,2019年度开办企业全流程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所需时间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韶关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商改牵头部门,在深入推进“马上办”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把审批权力交给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将商事登记6个环节缩减为2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商事登记环节“审核合一、一人通办、马上办好”。各部门也竞相发力,不断探索新模式,出台新举措,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税务部门通过推出5G办税微厅、推行全税费种电子化申报、持续压缩发票申领时间等一批创新举措,压缩企业开办流程和办结时限,着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税收环境;公安部门在公章刻制业许可及公章备案方面全面推行“马上办”服务模式,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大力压缩企业开办程序环节和时间,同时加强服务管理,促进公章刻制企业规范经营。

  改革必须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紧盯痛点难点堵点,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用改革的办法实现既定目标、用改革的办法争取更好结果。要深刻领会中央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审批服务,改革就是要把“降成本”作为主要目的,通过深化改革,切实降低制度性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纵观全省,韶关开办企业便利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区仍有不少差距。就市场监管部门而言,依托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对建立条件更为规范、程序更为透明、流程更为优化的市场准入新模式,提升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创设的制度性成本,打造营商环境韶关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改变目前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的法律法规滞后于实践的情况,逐步实现“轻审批、重监管”也需要进一步推进;特种设备充装许可审批时限仍有压缩空间。要优化营商税收环境,还可以继续从涉税办理渠道、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深入开展发票电子化改革、优化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方面发力。公安部门还可以在增加公章快递服务、升级系统为实现公章全省通备做好准备等方面继续优化……

  “全面深化改革年”,当以昂扬的斗志,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必将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基本盘增加更多稳定力量。(转载南方+  唐音)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