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美韶关 > 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 > 韶关在行动

身处北江上游 治水力争上游
始兴高质量建设碧道绘就“家门口”的生态画卷

时间:2022-10-21 11:52:28 来源:始兴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近年来,始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部署要求,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水经济”的文章,坚持花少钱、办好事,因地制宜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努力把碧道建设成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传承客家历史文化的桥梁、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截至目前,共整合各类资金5900多万元,高质量完成33.1公里碧道建设。碧道建设也为始兴聚集了人气、带旺了产业、带富了农民、带兴了乡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以安全为前提,打造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

  一是严抓河道治理。深入实施墨江河、清化河等重点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完成小安水等15.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扎实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整治行动,实行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每年投入150万委托专业队伍对260多公里县管河道实施常态化保洁,实现了“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目标。二是抓岸线管护。加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维护河漫滩、滨水树林等多样化岸线自然形态,高质量完成完成28条河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任务及2条河流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抓防洪体系建设。持续加固升级城镇河道岸堤、泄洪道、闸坝等防洪基础设施,推进碧道沿线治沙、清淤工作,碧道所在河段堤防全部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逐步推进小水电站清退工作,将影响防洪安全、经济效益低的17座小水电站纳入退出清单,有效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今年“龙舟水”期间,韶关降雨记录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全县防洪体系经受住了此次历史罕见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实现人员零伤亡,切实做到护民安、暖民心、得民意。

  二、坚持以生态为核心,打造秀水长清、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

  一是“护源水”。加强源头保护,扎实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严控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水库及主要江河周边林地砍伐,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2.2万亩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检测,完成8个镇级水源地保护区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谋划实施始兴县城乡供水水源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二是“治污水”。谋划实施墨江流域农村污水综合治理、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提升城乡污水治理能力,已建成1个县级污水处理厂、10个镇级污水处理厂、336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从原来的“污水靠蒸发”转变为“清水绕人家”。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辖区内179家养殖场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3%。目前,全县江河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墨江水质保持在Ⅱ类水质,确保了一江清水送湾区。三是“融山水”。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用好沿河奇山怪石、河滩草地、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用好老路老堤,合理布设生态化慢行道、亲水平台(栈道)、穿林绿道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过度渠化、裁弯取直等破坏性建设行为,做到利用山水、而不破坏山水。注重加强对碧道沿线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把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碧道建设中,先后打造了清化河深渡水段、墨江县城段等集生态、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色碧道,成为展示始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三、坚持以共享为目的,打造生机活力、串珠成链的滨水经济带

  一是抓好“碧道+农业产业”。积极探索“碧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浈江河谷、墨江流域充沛的雨热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功创建杨梅、蔬菜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谋划实施了粤港澳大湾区10万亩绿色优质菜篮子基地、浈江河谷10万亩杨梅枇杷特色水果产业带、环车八岭10万亩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带,西土育种、联俄母猪扩繁场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落户始兴,始兴杨梅、始兴枇杷、九丰葡萄、车八岭茶叶、盛丰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畅销珠三角和香港地区。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1.42亿元,增长7.4%。

  二是抓好“碧道+乡村建设”。坚持以碧道为牵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实施环车八岭乡村振兴示范带,统筹推进沿河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沿河景观提升等,进一步提升沿线农村面貌,先后建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7个、特色风貌示范带2条、全县5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坚持把碧道建设与古村落保护利用结合起来,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修复改造古码头、古河堤和古建筑,活化利用城南周前、马市红梨、顿岗选陂等沿河古村落,串起了始兴城乡融合、山水相宜、田园锦绣、活力发展的故事。

  三是抓好“碧道+全域旅游”。坚持以碧道建设牵引生态旅游发展,用好中国生态康养胜地和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将碧道沿线的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满堂客家大围、张九龄故居、深渡水生态瑶乡、周前古村、最美落羽杉公路等零散的小节点有效串联,串珠成链打造环车八岭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发展。特别是深渡水瑶族乡以瑶族文化为元素,打造了瑶药文化长廊、彩虹路、鱼鳞坝等滨水景观,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聚集了人气、带旺了乡村旅游,带动该乡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1%,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始兴县政府办公室)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