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博
  • 扫一扫
    关注 · 政务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美韶关 > 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 > 韶关在行动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为发展铺平道路——我市吹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谋求新突破冲锋号

时间:2022-03-02 11:33:09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由于各种原因,韶关背负着不少沉重的历史包袱,制约了高质量发展步伐。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谋求新突破。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新官理旧账”,摒弃“旧事存在理由、新事就不敢做”的借口,以“决不把历史问题遗留给历史”的担当,迎难而上打好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

  冲锋号吹响,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纷纷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能啃硬骨头的智慧,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着手分类分批清理。

  把好规划关“寸土”变“寸金”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我市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规划内容重叠冲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不同规划空间内容交叉、有效衔接协调不够等问题。

  “我们在梳理问题时发现,我局土地利用规划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与林业部门的生态公益林数据重叠,永久基本农田与河湖岸线规划交叉重叠,造成同一块地在不同规划中分别被划分为城乡建设用地、公园绿地等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落地造成影响。”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各地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研究不够深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编制阶段,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无法跟项目选址进行充分衔接,导致我市缺少产业适配平台,项目选址难度在无形中加大。

  找准问题根源,市自然资源局以担当直面之。接下来,该局将坚持把国土规划利用与重大战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等方面有机结合;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严格遵循“底线思维,保护优先”和“多规合一,协调落实”原则,确保“三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

  该负责人介绍,市自然资源局要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构建覆盖市、县、乡镇3级,由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3类规划构成的“三级三类”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实现“多规合一”。此外,还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土地利用除了要有科学的规划,还要有高效的开发。闲置低效土地是韶关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顽疾,挤占了产业发展的空间。

  纵观韶关闲置土地成因,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缺乏行之有效联动处置机制和处置标准,闲置低效用地刚性处置力度不强……复杂的成因导致我市,特别是各级产业园区,仍有数量较大的闲置土地未完成处置。

  闲置土地存在好认定、难处置的情况,特别是涉及无偿收回的土地,受到银行抵押、法院查封等约束,重回交易市场的时间都较长。此外,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低效用地没有统一的定性或定量认定标准,给低效用地摸排定性带来较大难度;部分企业节约集约意识缺位,拿地后因资金缺乏、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暂缓开发,土地供后服务监管缺位,缺乏对企业后期开发建设的引导等都是我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将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打响低效闲置土地攻坚战,重点聚焦园区闲置低效用地,通过完善闲置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形成一套标准合理、方式合规和流程合法的处置体系,让闲置低效土地处置有依有据;建立土地利用全流程管理的服务监管机制,通过及时提醒、约谈等方式督促企业按时开工、竣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强化企业的节地意识,提高企业的紧迫感;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保障信息联动,加强沟通配合,实行全周期监管,真正做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市自然资源局将根据工作效果,将相关工作方法完善后推广至园区外。

  整合“小散乱”矿石变宝石

  韶关有条件优越的成矿地质,多种矿产资源禀赋居全省前列,被称为“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曾几何时,矿产资源开发为韶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引发了“小散乱”问题。经过市委、市政府十几年的有效治理,以往无序开采、粗放利用的弊端基本消除,目前残存一些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亟须解决。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数据看到,2010年,我市有效采矿许可证267个,小型矿山占比96%;2015年,我市有效采矿许可证165个,小型矿山占比90%;目前全市有效采矿许可证64个(铀矿未列入统计),小型矿山占比77%。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早期设置矿山中小型占比大。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我市未设置专项资金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目前采矿权设置出让前期工作基本由意向企业先行垫资,矿产资源开发储备项目较少,不利于推进“净矿出让”工作,也不利于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为了更好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我市将从完善制度、落实行动、寻求支持等方面入手,逐一攻破上述难题,变资源富矿为经济富矿。

  “我们眼下首先要做的是坚决落实已基本完善的矿业权出让制度,其次健全过期矿山资源盘活利用政策机制,通过‘淘汰关闭一批、整合提升一批、修复治理一批’的方式,加快小型矿山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探索采矿权到期重新出让机制;规范工程涉矿有偿处置机制,研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砂石土资源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找矿储备机制,科学编制和实施韶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布局。”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要更好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供应,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对接省自然资源厅,一方面争取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以韶关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提高配置力  提升水价值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我市水资源总体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居全省首位。

  虽然资源量位居全省首位,但我市却一直存在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水量主要集中在主汛期,多以洪水出现,枯水期降水量少,局部旱情时有发生,水资源配置能力需持续加强;农业用水占比大,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占比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供水效益偏低。

  微信图片_20220309152953.jpg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韶关位于江河流域上游,对保障全省水安全地位尤为重要。我市将加快推进“十四五”水利规划项目实施,抓紧抓好病险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争取罗坝、深洞水库等重要水源工程尽快实施,积极谋划推进粤赣运河、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我市水资源配置能力。全面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水,管好用水。做好国家节水行动实施工作,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再生水回用。

  除了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水资源价值化也是解决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方向。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市水务局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水+”模式,打造水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

  监管提质  加大国资“产出率”

  国资国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曾为韶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形势和条件的改变,在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下降。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市国资委从资产处置,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经营管理,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国资委将制定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加大企业间资金协同和统筹调配力度,致力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益;各企业结合行业特点等,加强风险管控工作,加强投融资等重点领域的财务风险评估和监管,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

  此外,该委还将规范市国资委各监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租赁行为的同时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提升经营性资产效益;细化市国资委各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权限和要求,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厚积而薄发,沉潜迎飞跃。规范资源开发利用,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规范国资国企管理后的韶关必将“轻装上阵”,为经济社会蝶变注入更大的能量。(转载韶关日报  黄俊  图片来源于韶关发布微信公众号)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