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南雄市人社局坚定改革攻坚决心,找准规范治理切入点,结合劳动关系现状和工作实际,发挥仲裁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建设,调解仲裁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
加强机构建设 夯实制度基础
南雄市人社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依法设立南雄市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现有仲裁员5名;完善制定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调解建议、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仲裁建议书等制度,同时对集体争议案件、农民工工资支付争议案件及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做到及时维权,避免事态恶化;根据“互联网+调解仲裁”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远程庭审平台等标准化建设;加强与法院、总工会、妇联、工商联等多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仲裁+法院”“仲裁+工会”“仲裁+妇联”的多元联合调处劳动纠纷的新模式,形成联动网络,前移劳动人事争议化解端口,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加强裁审衔接,逐步统一裁审标准,实现仲裁机构与市法院之间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依法规范保全程序、执行程序的衔接,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突出争议预防 坚持和谐调解
该市开展法制宣传、送法进企业、旁听仲裁庭审、“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等活动,借助就业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法律大篷车、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劳动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的宣传,提高企业依法用工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坚持调解为先,将调解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始终,积极促进争议的化解,调解成功率稳步提高。
今年以来,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316宗,立案受理案件结案130宗,调解成功率81.5%;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成功建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19个,实现乡镇(街道)、高新区管委会调解组织全覆盖,持续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构建协调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引导支持用人单位和职工通过协商调解化解争议。
创新举措 提升调解仲裁效能
全面采用要素式办案模式,升级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庭审和仲裁裁决书,缩短办案时间,统一案件处理标准,优化办案效能,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便捷服务。今年以来共采用要素式办案模式处理劳动人事争议45宗,占裁决结案数量的90%;全面推广仲裁文书邮寄送达,将仲裁文书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专递邮寄给当事人,进一步提高了送达效率和准确率,确保当事人的仲裁权利;推动“互联网+调解仲裁”建设,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通过上线微信“粤省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模块,在微信上即可实现在线申请调解、在线申请仲裁、仲裁审查确认、预约办事、案件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减少群众跑腿,当事人维权更加便捷,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自上线以来通过微信小程序收到仲裁预申请20宗,处理满意度100%。(转载韶关日报 冯兆宇 沈文婷)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